农村俗语,关于24节气的有很多,那是古人通过长期的生产生活总结出来的经验,是我们国家最早的天气预报,有的还很准。
比如:
“干净冬,必脏年,一九一雪,牲畜不吃黑。”
“晴冬至,烂大年;干净冬,必脏年。”
“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
“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有三十晴过年,没三十雨涟涟。”
“先冬后霜,来年大荒”!明年年景好不好?
俗话说:“霜降无雨,暖到立冬。”
2020年霜降已过了3天,这几天的天气以晴为主,天气也还不冷,而离立冬(11月07日)还有12天。
今年是鼠年,年初受疫情影响,而中晚稻又受雨水影响,导致很多地方的稻谷在地里发芽,损失很大。因此,许多农民朋友想通过节气俗语,来预测明年的年景和农作物的收成情况。

1、先冬后霜是什么意思呢?
“先冬后霜”,说的就是霜降节气后没打霜,天气依然暖和,而等到立冬节气之后才开始见霜。
当然,霜降中的“霜”字,也不是说一定指打霜,而是说天气变寒冷的意思。霜降要见霜,在我们国家,只有黄河以北的地区才可以,南方在霜降时节一般是不会打霜的。
因此,先冬后霜,只是意味着寒冷推迟的意思,该冷的时候没有冷,导致冬天姗姗来迟,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暖冬”。
俗话说:“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
今年刚好是一个双春年,按照农村老人的说法,今年的冬天也会是一个“暖冬”。

2、暖冬,对农作物的影响
如果今年是暖冬,对来年的农作物又有什么影响呢?
暖冬会使原本应在越冬期休眠的农作物继续生长发育,导致植株拥挤、茎杆纤细、籽粒不饱满,造成减产的现象。暖冬也就意味着没有大雪,来年庄稼易干旱,病虫害也会比较多。俗话说:“瑞雪兆丰年。”还是很有道理的。暖冬还容易出现“倒春寒”,使先因暖冬提前发育的庄稼出现冻苗的现象。其实,农作物也和人一样,该休息的时候要休息,该生长的时候要生长。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节要分明,这样农作物才能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