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医的角度看,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晶体性、炎症性、代谢性、风湿免疫性关节病;痛风的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及由此引起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尿酸性肾病、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
从中医的角度看,痛风属于“痹症”的范畴,中医学的“历节病”、“白虎病”、“痛风”的证候及发病机制与西医的痛风性关节炎有不少相似之处,历节病以关节疼痛、肿大、变形,以及僵硬不得屈伸为临床特点,因疼痛循历遍身百节,所以叫“历节病”。
车前草(车前子)是中医常用的中药药物,属于偏寒性的,入口味道甘。一般会生长在路旁,河边,山中,田地、石头边、房屋前后等。在中药学中,其主要功效为“清热、利尿、祛痰、凉血和解毒”等作用,一般是用于“水肿尿少、热淋涩痛、暑湿泻痢,痰热咳嗽,吐血衄血,痈肿疮毒”等。那么,车前草是不是对痛风有作用呢?今天我就从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诊治来谈一谈。

中医对痛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认识
中医学认为,痛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主要在于人体的正气不足、脾肾功能失调,痰浊内蕴,复感风、寒、湿、邪,或饮酒伤食、过度劳倦、七情内伤,或外伤、手术等诱因,内外合邪,闭阻经脉、流注关节,发为痛风。
中医认为痛风病的发病基础是先天禀赋不足,脾肾功能失调:脾的生理功能为运化、升清和统血三个方面,脾的运化水谷和水液两部分在痛风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脾运化功能失常,导致不能化生水谷精微以营养全身,导致水湿内停;肾脏的生理功能是藏精、主水、主纳气三个方面,肾主水的功能是指肾脏具有主持调解水液代谢的作用,肾脏气化功能失调,水液排泄失司,湿浊不能正常排出体外,导致湿浊内停。

总而言之,中医对于痛风病的认识可以概括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脾肾两虚为发病之本,七情内伤,嗜食肥甘厚味,久居湿地、冒雨涉水、外湿内侵为诱发因素,湿热痰浊外阻关节经络内留脏腑为标。
中医对痛风的辨证治疗药物包含车前草
在中医中,痛风病的治疗一般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也就是急性期以治标为主,常表现为湿热痹阻证,慢性期及缓解期以治本为主,常表现为脾虚湿盛、寒湿痹阻、淤血痹阻、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等症。一般来说急性期以清热除湿,通络止痛;慢性期常用健脾补肾、活血通络、化痰除湿、疏风散寒、利尿通淋等方法。

那么,车前草可以用于痛风的治疗吗?笔者查证了相关的资料,可以发现在相关分型中,车前草确实有所应用。
01|湿热痹阻证痛风的辨证施治:湿热痹阻证一般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主要是利湿清热、通络止痛;常用方药为白虎汤合四妙丸加减,一般采用萆薢、泽泻、猪苓、车前草、六一散等清热利湿。02|脾肾阳虚证痛风的辨证施治:脾肾阳虚证一般表现关节肿胀疼痛、伴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纳呆便溏,治疗原则是湿肾健脾,常用方药为金匮肾气汤合四君子汤,一般采用炮附子、肉桂、山萸肉、山药、熟地、泽泻、茯苓、车前草、党参、炒白术等。03|瘀血阻滞证痛风的辨证施治:瘀血阻滞证一般表现为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或关节畸形,或见痛风石,治疗原则是活血通络、化痰散结,常用方药为防风、汉防己、威灵仙、秦艽、车前草、川牛膝、秦皮、木瓜、细辛等。04|膀胱湿热证痛风性肾病的辨证施治:膀胱湿热证一般尿中携有砂石,排便困难,治疗原则是清热通淋、排石止痛,常用方药为石韦散,一般有石韦、瞿麦、滑石、车前草、金钱草、淘金沙、黄柏、冬葵子等。由此可见,车前草在中医治疗痛风中,确实还是作为方药的一种应用其中。那么现在我们对于车前草的认识是:味甘性微寒,清热泄浊、利水通淋。《本经》认为车前草:“主气、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湿痹。”

从西医的角度看看车前草对痛风的作用
为什么车前草能被应用于痛风的中药治疗呢?现代医学分析,车前草含有腺嘌呤、琥珀酸,能抑制嘌呤酶,让次黄嘌呤及黄嘌呤不能转化尿酸,能降低血尿酸浓度,增加尿酸的排泄量。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车前草目前在治疗痛风的循证医学研究上,仅是在鼠类进行相关机制研究,并没有在人类身上进行临床研究。以我个人对于车前草的体会,该药物还是主要针对尿酸排泄减少型患者,用于促进尿酸排泄。
需要提醒的是,在笔者所查录的相关中药方剂中,车前草并不是作为单一的痛风治疗药物,而是汤剂的一味药物。也就是说人们所说的“车前草泡水能降尿酸”这样的说法,并不存在。因为茶饮可以利尿,但是降酸作用却是有限,仅仅能起到辅助治疗,而不能以此为主。
此外,车前草长期大量服用,可能会出现排钾失常,而导致头晕、心悸等情况,这也是需要我们引起重视和注意的。

痛风病常用的食疗并不包括车前草泡水
中药使用不当,也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即便车前草或车前子有一定的利尿作用,但是也不能随便使用。对于痛风患者而言,“食疗”也是治疗的一部分,无论急性期或间歇期,患者的饮食调理都是基础。从中医来说,痛风的饮食调理应该从健脾化湿入手,使用相关食物降尿酸化结石,预防痛风发作,常用的食疗方案包括:
藕片汤:鲜藕适量切片煮食;核桃花生汁:核桃肉、花生仁适量做成汁;苡仁木瓜粥:苡仁、木瓜、粳米洗净煮粥食用;茅根桑枝饮:白茅根、桑枝煎取液代茶饮用;桃仁粥:桃仁、粳米捣乱熬煮为稀粥;赤小豆粥:赤小豆、白米做粥;百合苡仁汤:百合、薏苡仁、芦根煎汁;马齿苋米仁粥:马齿苋、生米仁、大米适量煮粥;冬瓜笋干汤:冬瓜、笋干、姜丝等制汤。但是这些方案并非每个人都能用,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酌情选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