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有报道称气溶胶可传播新冠肺炎,对此有专家表示:存在这种感染的可能,具体病毒是否能通过气溶胶传播,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气溶胶?
气溶胶是指悬浮在气体(如空气)中所有固体和液体颗粒(直径 0.001~100 微米)。广义地讲,气溶胶是胶体的一种。气溶胶的粒子直径在 0.001~100μm 之间。其液态粒子称为雾,小于 1μm的粒子称尘。自然界中,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中微粒无处不在,构成一个宏大的“气溶胶世界”。气溶胶根据大小的不同可以分为飘尘和降尘。降尘(粒径大于等于10μm)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能够很快沉降下来。而飘尘则可在大气中长期漂浮,因此它对人的健康影响最大。由于粒径小于10微米的飘尘容易被人体所吸入和吸收,所以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
什么是气溶胶传播呢?
气溶胶传播的意思就是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可以通过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进行远距离的传播。
有专家称气溶胶传播具有这样的特点:1、传播距离和范围比较广 气溶胶是一种大小在0.001~100微米,可以悬浮在空中的微小颗粒,所以它的传播距离和范围是比较广的。 2、存活的时间比较长 病毒形成气溶胶后,存活的时间会比较长,特别是在狭小和密闭的空间,例如电梯、封闭的房间等等。
有专家称:在日常生活中,公众很少会碰到气溶胶,但在抽水马桶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气溶胶,“之前已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粪便中发现病毒,如果马桶水花喷溅,在冲刷粪便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水花高速旋转或摩擦,从而形成胶状、雾状的气溶胶,具有病毒感染的可能性,但这只是理论上存在这种感染的可能,具体是否病毒可能通过这种传播途径,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还能开窗通风嘛?
当然能开窗通风,必须要开窗通风,气溶胶传播不等于空气传播!而且概率还是极低的。对于气溶胶传播该怎么防护呢?
1、做好防护,在公共场合,尤其是密闭空间,例如电梯、公交车等,务必要戴好口罩。尽量不要去人多拥挤的场所。 2、注意通风,要保证空气流通,室内换气,气溶胶随之吹走或者沉降,即使有病毒存在,但其浓度太低,不会造成感染。现在很多生产办公场所使用中央空调,尤其需要加强通风、消毒。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病毒在痰中存活的时间会相对较长一些,吐到地上的痰,会随着空气蒸发起来,在密闭空间里就可能会造成病毒的传播。
如有错误,敬请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