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孩子要接种

更新于:2021-09-07 07:21:42 知识问答 万阅读
最佳答案“每年,导致手足口流行的病毒株略有差异。2016—2017年,主要流行株都是较‘温顺’的CoA6系病毒及其亚型。”张庆立介绍,CoA6感染后的皮疹多、重,但脏器损伤较小。接种疫苗≠一劳

“每年,导致手足口流行的病毒株略有差异。2016—2017年,主要流行株都是较‘温顺’的CoA6系病毒及其亚型。”张庆立介绍,CoA6感染后的皮疹多、重,但脏器损伤较小。

接种疫苗≠一劳永逸

疫苗为啥只能“管”1个坏蛋?不能一网打尽?

这里涉及复杂的研发成本和药品经济学计算。举个荔枝。对面来了4个坏蛋。1个拿棍子,1个拿叉子,1个拿蒲扇,还有1个拿枪:都是来打劫你的。可你不能一次解决4个。先做了谁?

当然是先解决拿枪的!因为TA最危险,一旦开枪,不死也得受重伤。EV71病毒就是拿枪的坏蛋。灭了TA,性价比最高!

因为,能引起手足口病的“坏家伙”们,太多了!

引起手足口的坏家伙,主要属于三大门派:Cox病毒(主要逞凶者是A组的16、6、4、5、9、10型,B组的2、5型),EV71病毒(下有20多个亚型),以及其他肠道病毒(多达71种血清型)。几厢一加,门徒数以百计。

这些坏家伙们各自为政,彼此之间互不免疫。也就是说,我感染过CoA16,以后再碰到这一类型的病毒,就不怕了。可如果遇到CoA4,还可能中招。

什么样的孩子要接种?

虽然疫苗只能预防一类病毒感染,但TA能大大降低患儿出现重症、死亡的风险。

张庆立认为,接种疫苗是给免疫力“加持”。打不打,主要看以下方面:

1.年龄:6个月—3岁。

手足口病的好发人群,集中在5岁以内的孩子。而重症在﹤3岁娃中,多见。3—5岁的孩子,抵抗力强、卫生习惯好,可以飘过。

至于6个月内“不接种”,一是如今主张6个月内母乳喂养。母乳含有活性抗体,是婴儿健康的“金钟罩”,能抵御多种疾病,或中招时症状轻些。二是婴儿活动范围小,接触传染源的主要渠道是其监护人捎带回家的。监护人做好卫生防护,孩子甚少感染。三,上市疫苗的说明书这么写的。谨遵。

“我接诊过一个病例。老大从幼儿园感染了手足口,传给妈妈。妈妈再传给老二。目前国内多数家庭很难做到一娃生病,绝对隔离。那么,打疫苗,就是比较经济、有效的避免家庭内传染的方法。”张庆立说。

2.季节:不限。

手足口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上海、江浙、广东等地,从4月进入高峰,要到10、11月,才消停。所以,打这款疫苗,随便挑一天都是黄道吉日。

3.如果无法确认是否感染过EV71病毒,能打尽量打。

4.接种数量:要打两针(间隔1个月,为了安全,要使用同一企业生产的疫苗)。接种后2年内,保护效力都很强(因为疫苗上市时间很短,其最长有效时间未知)。

不会打出事吧?

EV71疫苗是“灭活疫苗”。其特点是用极小的代价(破坏致病菌或病毒,令其失去致病能力),换得强而持久的防护(加工成抗原,注入体内),副作用较化学治疗更小。

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

1.局部反应:接种部位轻度红、硬结、疼痛、肿胀、瘙痒等,持续时间不会超过3天,可自行缓解。

2.全身反应:主要有发热、腹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持续时间较短后,会自行消失。注射后,爸妈要注意孩子的精神状态,有无发烧。如果持续萎靡不振,得到医院复查。

预防手足口,这些更重要!

“疫苗不是万灵药。对父母来说,预防孩子患手足口,更重要是提高孩子的卫生习惯。”张庆立提醒。

1.全家人都要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必须洗。打喷嚏或咳嗽,要用纸巾捂住口鼻,并及时洗手。手足口病不是婴幼儿“专属”传染病,大孩子、父母也可能感染,然后自己不发病,却传染给孩子。再说,大人以身作则,孩子才会有样学样。

2.保持家庭环境整洁。每天至少开窗通风1小时,勤晒衣被。经常清洗、消毒宝宝的餐具、玩具。

3.带娃放风,少去室内游乐场、商场等室内密闭空间,以及公共游泳池。要玩,就去空气流通的户外!

4.对于二胎(或以上)家庭,有一个孩子发烧了,需要“绝对隔离”+观察,至少72小时。“比如,父母一方陪着发烧的孩子,到外公外婆家暂居。剩下的住在自己家或爷爷奶奶家。”

5.若宝宝确诊为手足口病,且在上学,要及时告知所在幼儿园或学校,以便学校消毒、处理。无论孩子恢复快慢,都要隔离2周,才能返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