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来说,高血压患者是可以少量喝酒的。2017年中国高血压诊治共识提倡:每日酒精摄人量男性<25g,女性<15g,且同时注意酒精对药物疗效的影响。25克酒精量相当于25~50 ml白酒(半两~1两)、100~150 ml葡萄酒(2~3 两)、250~500 ml啤酒(半斤~1斤)。
但高血压患者绝不能大量喝酒。它可能使血压飙升,损害血管,引发心梗、脑梗等危险事件。
下面,“问上医”为您详细介绍高血压患者喝酒的危害。
酒精既有升压作用,也有降压作用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酒精会先在肝脏内分解为能够舒张血管(降压)的乙醛。但酒精本身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加快心律(升压)。因此,喝酒后血压究竟如何变化,取决于喝的量。
1. 单次少量饮酒:血压降低但持续时间很短
对于正常人来说,少量喝酒时,酒精会快速在肝脏内被乙醇脱氢酶转换成乙醛。乙醛可舒张血管,使血压稍稍下降。在随后的几小时内,乙醛会逐步被乙醛脱氢酶代谢成乙酸,血压又会逐渐恢复正常。
那些喝酒容易脸红的人,就是因为体内缺乏乙醛脱氢酶,使得乙醛在体内滞留时间过长,过度舒张了面部毛细血管导致的。这类人如果同时存在高血压,少量喝酒后,血压下降的会比较明显。
2. 单次大量饮酒:血压升高
如果酒精摄入量超过25g,肝脏处理速度有限,酒精则会在血液中蓄积,这会产生明显的升压效应,且升压效果要大于乙醛的降压效果,故血压会升高:
(1)酒精使控制心律的交感神经兴奋,使心律升高,心输出量增加,这会直接增加血压;
(2)酒精会促进分泌多种增高血压的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这会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开启升压通道;
(3)酒精可使人体细胞膜电解质转移异常,如促进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使血管紧张性增高。通常,单次喝酒越多,血压上升的就越高。
单次大量喝酒使血压升高到一定程度后,会诱发高血压患者出现脑出血、心肌梗塞等危机情况。数据显示,重度饮酒者脑卒中死亡率比不经常饮酒者高3倍。
3. 长期少量饮酒:存在争议
目前,医学界对长时间少量饮酒是否能降低血压还存在争论。但如上文所述,因单次少量饮酒降血压的作用持续时间不长,因此长期少量饮酒对血压的影响并不大。
如果您实在想喝酒,在不多于25g酒精的前提下,喝喝也无妨。但如果您在服用降压药,最好还是别喝。
4. 长期大量饮酒:脂质代谢异常,血压升高
单次大量饮酒会使血压在原基础水平上升高不少,而长期大量饮酒则会使这个血压的基础水平升高。此外,长期大量饮酒还会干扰脂质代谢,大大增加血管内的脂质斑块数量,引燃中风、心肌梗死等危机情况的导火索!
长期大量饮酒会使血脂显著增高,加速动脉硬化的生成。酒精是能量代谢顺序优先的物质。它会优先供能,迫使同餐摄入的能量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不得不先在肝脏内打包,以便通过载脂蛋白经血液运到全身存储(血脂升高)。若载脂蛋白运输能力不足,则一部分脂质会暂时滞留在肝脏内,形成酒精性脂肪肝损害肝功能。由于肝脏能够产生血管清道夫H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能将血管内的垃圾带回到肝脏处理,通过胆汁排出体外),一旦肝功能降低,血管内的垃圾就多,就越容易硬化形成脂质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会使基础血压上升。动脉硬化意味着其弹性降低,当心脏向动脉射血时,动脉无法有效扩张使血液进入,所需的压力就越大(血压上升),就像吹一个硬化的气球。
在高压血流的冲刷下,上述脂质斑块可随时脱落、堵塞重要部位血管,引发危急情况!因此,长期大量喝酒极其危险,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停止!
实在想喝酒,喝多少?
如果一定要喝酒,需要严格限量。2017年中国高血压诊治共识提倡:每日酒精摄人量男性<25g,女性<15g,且同时注意酒精对药物疗效的影响。
纯酒精量(g)=饮酒量(ml)×酒精度数(%)×0.8
25克酒精量相当于25~50 ml白酒(半两~1两)、100~150 ml葡萄酒(2~3 两)、250~500 ml啤酒(半斤~1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