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术,要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顺应机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节律。冬三月,起于立冬,止于立春,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
冬季草木凋零、冰冻虫伏,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阳气闭藏的规律,以补阳滋阴为原则。因为容易吸收营养和储藏热量,所以冬季是补养的最佳季节。
冬季养生应该如何进补?
冬季天寒地冻,中医认为寒邪易伤阳气,尤其是肾阳,冬季补肾顺应了阳气下降潜藏的趋势,故冬季饮食当温补助阳、补肾益精,尤忌生冷之物损伤脾胃。冬季进补可以选择羊肉、牛肉、鹿茸、蛤蚧等滋补食材,对于阳虚寒盛之人尤为有益。
经典药食汤方“当归生姜羊肉汤”正是食饮之时,能够起到温肾助阳、补气养血之效而助人安然过冬。
冬季是进补时令,但依然要避免进食大辛大热之品,以免化热伤阴,以温补为佳,进食补品宜在一天中较早的时候完成以便消化吸收。
哪些人群不适合进补?
事实上,并非每个人都需要进补,且任何食物都有个“度”,缺时自然需要补,但是补过了头,超过了“度”,就过犹不及了。
年轻体壮无病之人,对寒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不必积极进补,所谓“无虚滥补”反而有害;有些老年人身体太虚弱,就不宜骤然进食大补的食品,中医有“虚不受补”的说法,何况补之太过也易产生新病。因此,如果对自身体质判断不清,应当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药食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