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疼是怎么回事?
早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记载“气血不顺百病生”的句子。所谓的气血,就是支配内脏的一种能量,一旦这种能量流动混乱,便会引起各种疾病,比如肩膀疼,而经络就是位于这些能量流动的通路上。所以,身体有什么不适,体内经络便能有所“反馈”。
因此,想要养生,减少肩膀疼的情况,保持经络畅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经络堵塞,身体会有些什么样的感觉呢?
1.冷——四肢寒冷、手脚冰凉
如果经络不通第一个表现就是“冷”,最典型的症状就是“手脚冰凉、四肢寒冷”。这是因为中医上讲人体的体温是靠气血输送决定,只有我们气血充足,体温才会正常,而如果我们出现发冷的情况,则说明我们可能经络不通。
2.痛——疼和痛概念不同
疼和痛是两个概念,两者都和经络不通有关,但程度上有些差异。比如我们被扎了一下,立刻产生的感觉叫做“疼”;如果接着按压一下受伤的地方,这时候产生的感觉才叫做“痛”。
3.酸——发酸无力,浑身酸痛
有些时候人们在剧烈运动之后我们身体会出现发酸无力,这是因为在剧烈运动的时候我们需要很多气血供应,超过正常供应限度,导致气血供应不足所导致。
4.麻——麻为气虚,木为血虚
麻木和疼痛差不多,经常在一起出现,但是却有一定的差别,举个例子,如果我们盘腿坐一段时间,经络不通,气血不通,就会出现麻木的感觉,只要适当的改变坐姿,气血通畅了,才会恢复。
5.肿胀——气滞肿胀、血瘀难消
有些时候经络不通我们也能够看到,那就是肿,一般肿都是由于血瘀所引起,如果想要消肿,就需要活血化瘀,可以选择刮痧拔罐或者穴位按摩的方法来进行调理。 除了肿还有另外一种感觉,那就是胀,一般是因为气滞所导致,胀通常是气在经络运行不畅时形成的“涡气”。身体某部位发胀,首先可以对该部位经络上循经按摩,找到疼痛点再进行按摩。
疏通经络,其实你可以这样做:
轻揉耳轮——通肾气:双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1分钟,直至耳轮充血发热。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全身精气有各脏器收集后交肾来保存,肾开窍于耳,耳朵上布满了全身穴位,所以按摩耳朵不仅能健肾,还能打通全身穴位。
拍肘窝——排出心肺火气和毒素:拍的时候手掌放松,有力且有节奏的一下一下拍下去,每条胳膊连续拍打5~10分钟,先拍左肘窝,再拍右肘窝,便会出现青、红、紫、黑等不同颜色的毒素反应物,颜色越深问题越严重。最好是每周拍打一次,一般3—5次反应物就会明显减少,毒素也就清理的差不多了。怕疼的话,轻轻拍打到发红也可以通经络,促进气血的运行。
中药调理——疏通体内的淤堵:肩膀疼痛,说明经络血液淤堵,中医属于血痹之症,对于血痹之症,古人多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而《金匮要略》对此方有专门论述:“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可见,黄芪桂枝五物汤用于“血痹”,即是治疗以肢体肌肤麻木不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主要症状为肌肉松软乏力,或肢体沉重无力,或关节麻木疼痛,浮肿,常伴自汗,舌质暗淡,脉微、涩、紧者。
黄芪,重在益气,取意于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痹通。桂枝,调和营卫并能解肌祛风。加当归同用,目的是为了加强益气活血的作用,这些都是临床取效的关键,不可忽视。
很多人都知道,中医讲究药材要道地。黄芪最出名的产区之一就是素有“千年药乡”之称的陇西。这里的黄芪不仅条直、皮黄白、分枝少、味甘,而且黄芪甲苷、黄芪多糖等药用成分高,常被誉为“芪中精品”。好好黄芪就是选用这里的黄芪,通过现代工艺进行萃取而成。简单一冲一泡,就可以补气血,疏通血瘀,实在是很方便。
这些疏通经络的方法,让你从头到脚经络通、气血足,百病不生,进补更有效,既简单又实用,大家都来一起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