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禁时期古人的生活可能是什么样

更新于:2022-03-31 20:03:06 知识问答 万阅读
最佳答案宵禁时期古人的生活可能是什么样?在农耕时代,早起早睡应该是个十分良好的习惯,古代农民不光要面临着生计的压力,还要负担着国家赋税,很多时候是靠天吃饭的,当自然灾害出现,战争爆发

宵禁时期古人的生活可能是什么样?

在农耕时代,早起早睡应该是个十分良好的习惯,古代农民不光要面临着生计的压力,还要负担着国家赋税,很多时候是靠天吃饭的,当自然灾害出现,战争爆发等突然事件爆发时,只能空遗清泪几行了。是选择生活还是生存,这是显而易见的,有个词,男耕女织,夜间再也不可能出去劳作,只能在家里进行一些生产补贴家用,女性在家织布或养蚕纺丝也是很有可能的,鉴于古代燃料的价格,一般人家根本负担不起,也只有趁着月光或者借着捡来的柴禾的光亮来进行。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也可能在天黑之后洗洗睡了。

对于那些吟诗作对的活动,只能是富家子弟才能参与的了。

夜生活到了不愁吃穿的权贵阶层那里,可就完全变了样,唐朝时的坊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小区,有些位置好的,生活设施配套完善,宵禁后只要不出你这个小区,一切娱乐活动照常进行,欢歌宴饮,吟诗作对,那都是小事情。唐代阎朝隐就生动描绘了当时有钱人家夜生活的生动场景了:金榜重楼开夜扉,琼筵爱客未言归。衔欢不觉银河曙,尽醉那知玉漏稀。

有啥好酒好菜统统摆上来,酒足饭饱,接着奏乐,接着舞。

宵禁解除后古人生活有多嗨?

到了宋朝时期,夜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当时最流行的一种娱乐方式是——瓦舍勾栏,就是听大戏,中国人历来就喜欢热闹,人越多的地方越聚越多。出来玩你不能干坐着啊,叫二两小酒,整两盘小菜岂不美滋滋。那酒吧、那餐厅整宿整宿的开着,方便得很,甚至还有些酒家开发出了最早的外卖模式,一律货到付款。

你别说,当时还出了几款网红菜:李婆杂菜羹、贺四酪面、臧三猪胰胡饼、戈家甜食、南瓦张家圆子,你看看啥杂菜粥、面条、大饼、甜品、汤圆子类的一应俱全啊,跟我们现在加班到深夜点份外卖没有啥区别当时的赵构可是外卖常客,深深懂得美味在民间的道理,时常叫宦官到宫外面点外卖,打包好了,吃着味道好,大手一挥,重重有赏。

宋朝夜市有多热闹?《东京梦华录》里面就写了一句: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就算是下雨下雪就算是下冰雹,夜市都是热闹非凡。除了酒肆、戏院、青楼等娱乐场所,宋朝的小吃一条街更是让人眼花缭乱,有种美食叫做滴酥鲍螺,把制作成的奶油混合着蜂蜜、蔗糖,再挤成一圈一圈的螺纹状,等干后就成了一种糕点,《金瓶梅》中有人就给西门庆送了些这种民间小吃,应伯爵尝完感叹一句:这玩意吃下去,比多活10年都舒坦,仿佛快掉的牙都感觉又重新长牢固了,整个人神清气爽的。

还有一种樱桃煎,首先用水将樱桃煮熟,去掉核,再加些糖之类的调味品,用各种形状的模具压成饼,放到冰水中又加点蜂蜜,视觉味觉不同凡响。另外一种叫冰雪冷元子的冷饮也是深受宋朝民众喜爱,就连宋孝宗都吃上瘾了。黄豆炒熟后去壳,磨成豆粉,佐以砂糖或者蜂蜜搅拌,揉成小团子,再加上冰块,在宋朝无数个炎热的夏日,确确实实成了爆品。

宋朝夜市的热闹场景,跟今天的有一拼,这边有旋煎白羊肠,那边又摆着炸冻鱼头、鲊脯,你才闻着面前的炖肉淌哈喇子,空气中又传来一股油饼的葱香味。

如果小吃摊吃烦了,咱到酒楼去坐坐,刚到门口便听到小二吆喝着:楼上雅间贵客两位,方才坐定,小二指着墙上的菜单就介绍开了:客官请看,这是我们这几天刚上的新菜:有塞北的羊肉、淮南的虾蟹、明州的江瑶柱、松江的鲈鱼,漳州的车鳌、江南的竹笋。

羊有排炽羊、入炉羊、煎羊白肠、羊杂碎、山煮羊等四十余种小二说等我换口气先)……巴啦巴啦一大堆还没介绍完,就有人端了一大盘时鲜水果过来。菜肴上齐全,酒至兴头上,门外进来一位妙龄女子,身段婀娜,怀抱琵琶,燕语莺声问道:顾客可要听曲?

当然,宋朝的夜市可不止这些,学学宋徽宗去以文会友……

古代宵禁制度是如何发展的?

在灯火燃料缺乏的古代,官方根据民众的自然劳作时间制定了一个作息时间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黑夜为 一些隐秘之事提供了屏障,诸如夜黑风高作奸犯科、入室盗窃等在光天化日之下不被允许的非法活动。在人们的认知当中,敌军进犯、图谋不轨之事都是在黑夜里发生的,为了维持社会秩序,统治者们不得不实行宵禁制度,周朝开始就专门设立“司寤氏”这个专门管控宵禁的职位,到汉朝时,官职变更为执金吾,太阳落山之后就开始关闭城门,明令禁止城中居民夜晚出来闲逛,一旦被巡逻大队发现,先是盘问,一旦有可疑的,直接抓起来,反正不会有啥好果子吃。

三国时灵帝所倚重的宦官蹇硕叔父完全把宵禁命令当放屁,结果就悲剧了,直接被杀。唐朝时,官方倒还设置了个人性化的提醒,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敲八百声鼓就开始关城门,晚上十点以后就不准在街上乱窜了,如果是突然遇到啥突发疾病咋办呢?需要先到保甲那里拿门牌有证明才准放行。到了清朝,就更严格了,一到晚上就在各处交通要道支开栅栏,只要发现有贼,锣声响起,凡是在夜间听到锣声,肯定出事,这边敲锣传到那边,接着又敲,一人传一片,听到锣声的百姓不管你在干啥,都必须起床来支援。

作为一位大唐子民,如果城内鼓声已经停了,不能及时回家怎么办?

天宝十二年冬天,布政坊有一位叫张无是的居民,一听到鼓声就撒丫子往家里跑,结果跑到一半,鼓声就停了,他心中顿时冒出一句:坑爹啊!最后只有找个桥洞,在里面猫了一夜,宁可忍饥挨饿也不想被巡夜官抓到。

唐元和年间,有一个在朝中做官的酒蒙子,黄汤整多了,就跑到大街上溜达,巡逻部队抓到后,被手腕粗细的杖棍打得那叫一个惨啊,就连当时值夜的金吾和巡使也跟着收到牵连,官将一级

宋朝有条法律还挺有意思的:只要是在夜里无辜进入别人家的,被逮到一律毒打40鞭,如果被屋主打死打残的,全算正当防卫。这一法规,一直沿袭到清朝。

归根结底,生活方式,还是跟经济水平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