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打电话让你信用卡做账单分期,说分期有利提额,不分期则有降额风险,你会怎么处理?
大鱼说债明确建议,如无十分的必要,不要分期,不论电话推销怎么说。
信用卡正常使用的用户,基本上都会收到账单分期的短信或者电话营销。
偶尔也会有电话销售隐晦的暗示如果做账单分期,会有利于提额,但是很少提到不分期会降额。
1. 分期就可以提额吗?——不一定!
银行信用卡的额度是有成熟的评分模型控制的,其中的变量有几百个,基本上涵盖了持卡人的资产情况、债务和履约情况、工作和学历等基本情况,主要从持卡人违约风险、持卡人的需求两个角度来定量评估持卡人的信用额度。
是否分期、是否能够给银行带来手续费收入,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是远远算不上是最重要的因素。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分期有可能会促进银行的提额,但是这种可能性并不高。各家银行所用的数据模型不同,分期对各银行的提额的影响也不同,但无论哪家,这个影响都很小。
随着使用时间和履约行为的累积,银行会为违约风险低、资金需求高的客户自然而然的提升额度。只要你是正常使用,没有触碰银行风控的例如套现、虚假交易、逾期等风险行为,并且积累了足够的消费和履约行为,你的额度自然会提升。
我的招商银行信用卡刚办的时候只有1.5万的额度,现在持续正常使用,额度已经提升到7.1万了。

说分期有利提额只是营销人员的话术而已,不必当真。
听信分期可以提额,本质上就是用真金白银去买一种未来只有很小可能用到的信贷额度,并且还不是明码标价,付出了还不一定买得到。
2. 不分期会降额吗?——绝对不会!
上面已经说过,信用卡的动态额度调整是模型的结果。不分期的行为,本身是一个中性的行为,并不会增加持卡人的违约风险,所以不会带来额度的降低。
持卡人被降额,一般有以下的原因:
持卡人的使用行为被判断为风险较高,如套现嫌疑、大额消费、虚假交易、或者交易的商家被判为风险等;银行内部根据资产表现或者经济环境等进行额度策略的整体调整,如将某些行业判断为高风险行业,对所有该行业的持卡人进行降额。分期可以避免被降额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从逻辑的角度想一想,银行会为了收一点手续费就忽视持卡人本金都损失的风险吗?而且一旦分期,达成分期那一刻,手续费其实已经在账面上收到了。所以分期不可能避免降额。
3. 分期需要承担较高的手续费。
所有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在内,都是拼命想办法借钱给不需要借钱的人,金融机构做的就是锦上添花的生意,从来不会雪中送炭。
在持卡人中筛选违约风险低的优质客户,推销分期,即使利率和手续费再怎么打折,对于银行来说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各家银行信用卡账单分期的手续费和利息定价不同,再加上叠加各种营销活动,实际费率就更是五花八门,但是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年化10%-18%之间。这个利率基本上高过了大多数的实业企业的利润率了。
4. 分期容易潜移默化影响消费习惯,陷入债务泥潭。
账单分期由于把短期的债务替换成长期债务,对于持卡人来讲,短期的压力减小,对消费的敏感性明显降低。很容易冲动下做出超出自身经济能力的消费决策,买些自己无法承受的东西。
而分期的习惯一旦养成,多次分期的账单叠加在一起,渐渐就会把你的收入全部吃掉。不能很好管理自身债务的持卡人就会渐渐陷入债务的困境。
总之,要不要分期,完全应该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做决定,不要听信营销人员的忽悠。
如果手头有足够的资金处理,那一定不要分期;
如果手头暂时无法全额处理,分期也要慎重,并且分期以后再买东西的时候也要想想所背的分期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