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如何看结果
line1、当地三甲医院。或者疾控中心,都可以。当地疾控中心是可以查的。联系社区,社区会联系医院或者疾控中心,进行检测。
2、定点医院。应该是社区吧。那这个结果应该是社区通知。这个检查本身就是在不断完善的。咽拭子,血清都要查。一般是社区统一安排检查。
核酸检测结果怎么用
新冠肺炎病毒仍在全球肆虐,随着复工复产复课的加速推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成了常态化检查指标,希望通过该项检查排除和发现新冠肺炎的感染者。今天我们就来科普一下什么是核酸检测?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我们在复工复产复课过程中可能会被要求进行新冠肺炎的检测,对于这些检测技术的了解以及检测结果的解读是相当重要的。主要的方法是SARS-CoV-2病毒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
一、核酸检测方法(RT-PCR)
简易流程示意图
1.检测样本获取:新型冠状病毒主要入侵呼吸道,所以一般可通过咽拭子、鼻拭子、痰液、粪便等进行取材,临床主要是取咽拭子为主。除鼻咽拭子外,其他标本的PCR阳性结果出现时间不同。在一项研究中,96名受感染者中有55名(57%)在粪便中检测到PCR阳性,而在鼻咽拭子阴性后的粪便中,PCR阳性率保持在4-11天,但与临床严重程度无关。在205例确诊为COVID-19感染的患者中,RT-PCR阳性率最高的是支气管肺泡灌洗标本(93%),其次是痰(72%),鼻拭子(63%),咽拭子5例(32%)。
2.提取RNA: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为核酸,包括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遗传物质就像人类的指纹一样,识别了DNA或RNA就可知道病毒是哪一类。为了检测新冠肺炎病毒RNA,首先得把所有RNA都从患者的标本中提取出来。细胞和组织样本提取的方法是一样的,常用的方法是TRIzol提取法,用到的试剂有TRIzol、氯仿、异丙醇、乙醇。
3.模板PCR扩增:既然已经提取了病毒RNA直接检测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还要进行这一步呢?PCR扩增的目的是将微量的RNA经过2的N次方进行放大,这样更便于我们检测目标RNA。但是,PCR扩增的模板必须是DNA,所以要想检测新冠肺炎病毒RNA,必须先将其反转录(逆转录)为cDNA,然后加入试剂材料让其以2的N次方进行复制。为了实时动态的检测这一过程,检测者可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探针或者荧光染料,随着DNA每复制一次,荧光强度也会随之增加,我们通过检测荧光强度就可以推算出原始RNA的浓度了。这就是核酸检测的核心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
(遗传学中心法则)
4.核酸检测结果的解读:荧光定量PCR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Ct值,即荧光值达到阈值时候的PCR循环次数,跟初始模板的量呈反比,即Ct值越大病毒的含量就越少,Ct值越小病毒的含量就越大。与模板起始拷贝数的对数存在线性关系。我们利用已知起始拷贝数的标准样品就可以描述出标准曲线y=aX+b,y代表Ct值,X为起始拷贝数的对数,a、b为常数。这样我们只要测出检测样本的Ct值,带入曲线就可以算出病毒的量了。同样的标本进行2次以上的检测,最后判断检测结果是阳性还是阴性。
PCR中Ct值的确定
在大多数有症状的COVID-19感染者中,鼻咽拭子中的病毒RNA在症状出现的第一天就可以检测到,并在症状出现的第一周内达到高峰。临床检测时Ct值小于40为PCR阳性。这种阳性结果从第3周开始下降,随后消失。然而,重症住院患者的Ct值低于轻症患者的Ct值,并且PCR阳性可持续到发病后3周,而大多数轻症患者会产生阴性结果,PCR阳性结果只反映病毒RNA的存在,并不一定表示存在活的肺炎病毒。在某些情况下,即使在第一次PCR检测阳性的6周后,RT-PCR仍能检测到病毒RNA。少数病例在24小时内连续两次PCR检测阴性后也呈阳性。这些检测结果的不确定性,使得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利用“基于症状的策略”来判断新冠肺炎的传染性,如果“在康复后至少3天(72小时)未出现发热且没有使用退烧药物,这才被被定义为退烧,医护人员才可以回到工作岗位。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如何解读?
病毒核酸检测具有早期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等特点,使用最广泛的是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一般检测位于病毒ORF1ab和N基因上的两个靶标,同一份标本需满足双靶标阳性或重复检测为单靶标阳性或两种标本同时满足单靶标才能确认SARS-CoV-2病毒核酸阳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3~5天后,血清特异性抗体逐渐产生,首先出现的是免疫球蛋白IgM抗体,然后出现IgG抗体。因此,IgM抗体增高提示近期急性感染,IgG抗体增高提示既往感染。
血清学检测最大的优势在于采样方便、操作简便、结果容易判读,被写进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如果疑似病例血清特异性IgM和IgG抗体阳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较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升高,则可以诊断其感染了新冠病毒。常用的检测方法有胶体金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化学发光法等。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 患者鼻咽拭子、痰、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液、血液、肛门拭子、粪便等标本核酸检测阳性,说明其感染了新冠病毒,而且具有传染性。但由于采样不当、标本保存不当、采用不同类型的标本以及使用不同厂家试剂都可能造成核酸检测结果“假阴性”而出现漏诊。
当核酸检测阴性时,将IgM和IgG抗体检测增加进去,可以弥补核酸检测容易造成漏诊的缺点。然而,抗体检测可能会因为标本中存在干扰物质(如类风湿因子、嗜异性抗体、补体、溶菌酶等)、标本溶血、标本被细菌污染、标本凝固不全残留有纤维蛋白原等因素影响而出现“假阳性”结果。同时,由于血清学方法存在一定的窗口期以及检测试剂盒灵敏度不同也会出现“假阴性”结果。因此,检测抗体时建议多次检测并观察动态效价予以确认。
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并不能说明患者没有传染性,体内还可能有少量病毒复制。因此,抗体的出现不能作为出院的标准。抗体在疾病痊愈后可以维持很长时间,因此,抗体检测主要用于回顾性诊断以及对核酸检测结果存疑时的辅助诊断,不能用于新冠肺炎的确诊和排除,不适用于一般人群的筛查。但是,在疾病流行过后,对一定区域内的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抗体的检测,可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今后疾病的防控有很重要的意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与抗体检测结果解读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