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艾灸能冬病夏治 常按摩哪几个保健穴位?
三伏天艾灸的常用保健穴位:
1、大椎:人体最大的穴位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
大椎穴的主治疾病为: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幼儿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2、后天之本,气足之源: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按压有明显的酸涨感。足三里是人体穴位中运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气虚血虚首选足三里、消化疾病首选足三里。
由于足阳明胃经属多气多血之经,足三里有气血双补的功能,常用于治疗头晕、耳鸣、失眠、瘫痪、便秘、胃痛、腹胀、腹泄、消化不良、食欲不好、胃溃疡、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阑尾炎、急慢性肠炎等疾病。
3、元阴元阳交关之处:关元穴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三寸。简便取穴,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在小手指的下缘处取穴。
关元穴的作用:温肾阳、补虚,壮阳的作用。
常常用于调理:
A、元气亏损的病症:如:中风、脱肛、身体无力、易疲劳、怕冷。
B、男科疾病:如遗精、阳萎、早泄、性功能低下等。
C、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白带病、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各种妇科疾病。
D、还有就是下焦疾病:如痢疾、脱肛、疝气、便血小便滴沥不尽,尿频尿急、尿痛等。
特别是老年朋友,如果在伏天坚持灸关元穴,尿频尿急、前列腺问题就自己解决了,中老年人常灸关元穴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大家不妨试试。
4、专治一切脾胃之疾:中脘穴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寸。简便取穴,自己手脐上四横指。中脘穴为腑会穴,同时又是胃的募穴,因此对于六腑的功能均有调节作用。尤其是对于胃的各种疾病具有良效,总之以治疗消化系统为主,如胃痛、腹痛、腹胀、呕吐、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如有脾胃不好的朋友,赶快行动吧。
5、生命之门,动力之源:命门穴
命门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在第十四椎下,也就是第二腰椎棘突下,前方平神阙穴。因本穴在两肾之间,也和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肾俞相平。命门穴的功能体现了肾阳的作用,对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宫的生育功用有重要影响,对各脏腑的生理活动,起着温煦、激发和推动作用,对饮食消化、吸收与运化,以及水液代谢等都有促进作用。
根据临床实践,命门和神阙穴组方,壮阳第一,灸命门可培补肾气,振奋肾经,使阳气充盛行;神阙属任脉,为生命之根蒂,灸之可扶阳固脱。二穴相配具有温肾壮阳,回阳固脱之效。
6、肾经大穴,引火下行:涌泉穴
涌泉穴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常按摩涌泉穴可治疗多种疾病,但在三伏天进行三伏灸时,涌泉穴最大的作用是降火!建议进行三伏灸的灸友每天晚上泡脚后再睡觉,这样可以引火下行!
以上这些穴位,在三伏天艾灸,会极大的提升你身体内的元阳!
三伏天艾灸哪些穴位好?
1、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小腿的前部和外侧部分,它距离我们胫骨的前缘大约一根手指。按下时,会有酸痛感,艾灸对这个穴位可以明显改善精神。
2、关元。关元穴位于肚脐下方四指宽。因为这个穴位在腹部,艾灸后,男人可以弥补肾脏,强化阳气。女性的话语可以温暖经络,起到补气血的作用,因此,这个穴位的健康效果更好。
3、神阙。这个穴位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肚脐,肚脐的这个位置,没有脂肪组织,直接连接到我们的皮下,包括腹膜和器官。因此,艾灸在这个位置可以直接提高我们的免疫力,调节器官的功能,胃肠道也有一些改善。
4、中脘穴。这个穴位在肚脐上方四英寸处,大约是四个水平手指。针灸穴位对胃部各种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如常见的胃痛,消化不良,胃溃疡等,都有很好的疗效,它还有助于便秘和腹泻。
艾灸是一种调节身体的传统方法。正确的艾灸方法和针灸穴位的选择可以起到降寒,疏通经络,维持身心愉悦的作用。
三伏天艾灸常用穴位 穴位介绍
1 三伏天艾灸常用穴位:神阙穴 神阙为人体的“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
三伏天艾灸该穴位可以温通元阳、调和脾胃、益气养血。 [三伏天艾灸好处 让疾病远离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