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接跟次密接是分开隔离吗

更新于:2022-08-14 10:25:21 知识问答 万阅读
最佳答案居家隔离是密接还是次密接?密接和次密接分别隔离几天密接和次密接分别是什么意思密接者的密接者需要集中隔离吗?

居家隔离是密接还是次密接?

都不是,密接或次密接都不是居家隔离,而是需要集中隔离,只是隔离时间不同。

根据疫情防控规定:密切接触者是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5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5天,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需实施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在此期间的第1、4、7、14天需分别进行一次核酸检测,解除隔离后开展7天的日常健康监测,并在第2天和第7天各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居家隔离的对象包含以下几类:

1、密切接触者及密接的密接中的特殊人群,如家庭成员中仅14岁及以下儿童或孕产妇,或者患有基础性疾病或半自理及无自理能力的特殊人群,这些人无法独自接受集中隔离,可以在家中挑选一名身强体壮的人员予以看护,实行居家隔离措施。

2、采取封控管理的小区内由于人员较多,除去集中隔离的居民,其他民众可以实行居家隔离。

3、其他经专业人员评估无法进行集中隔离的人员,都需要采取居家隔离。

居家隔离时间为被观察对象自最后一次与病例或疫区发生无有效防护的接触或可疑暴露后14天,如观察期满未发病者可恢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密接和次密接分别隔离几天密接和次密接分别是什么意思

近期各地疫情形势日趋严重,在新增确诊病例的同时也会对其周边人群进行密接、次密接的筛查隔离,那密接和次密接分别隔离几天?密接和次密接分别是什么意思?

密接和次密接分别隔离几天

1、密接:14天

密接是指和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以及无症状感染者症状出现前5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5天,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其中密接需要集中隔离观察14天,并在此期间的第1、4、7、14天需分别进行一次核酸检测,解除隔离后开展7天的日常健康监测,并在第2天和第7天各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2、次密接:7天

而次密接是指和密切接触者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闭环境工作、聚餐和娱乐等近距离首次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人员;而次密切接触者需要实施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如果7天内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并且其所接触的密切接触者核酸检测也为阴性的话,便可解除隔离。

密接和次密接分别是什么意思

次密接:次密接者是指与密切接触者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闭环境工作、聚餐和娱乐等近距离首次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人员,其中与密切接触者频繁接触的家人、同事是重点人群。

密接:密接者是指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部分地区按实际情况拓展至前4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

近期各地疫情形势日趋严重,在新增确诊病例的同时也会对其周边人群进行密接、次密接的筛查隔离,那密接和次密接分别隔离几天?密接和次密接分别是什么意思?

密接和次密接分别隔离几天

1、密接:14天

密接是指和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以及无症状感染者症状出现前5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5天,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其中密接需要集中隔离观察14天,并在此期间的第1、4、7、14天需分别进行一次核酸检测,解除隔离后开展7天的日常健康监测,并在第2天和第7天各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2、次密接:7天

而次密接是指和密切接触者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闭环境工作、聚餐和娱乐等近距离首次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人员;而次密切接触者需要实施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如果7天内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并且其所接触的密切接触者核酸检测也为阴性的话,便可解除隔离。

密接和次密接分别是什么意思

次密接:次密接者是指与密切接触者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闭环境工作、聚餐和娱乐等近距离首次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人员,其中与密切接触者频繁接触的家人、同事是重点人群。

密接:密接者是指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部分地区按实际情况拓展至前4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

密接者的密接者需要集中隔离吗?

密切接触者的接触者需要隔离。

接触过疑似人群但目前没有症状,属于密切接触者,应进行严格的医学观察。

密接和次密接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末次接触病例日起算以流行病调查提供密接、次密接时间为准,实行集中隔离21天,采取进、中、出三次核酸检测阴性后,转居家单独隔离7天,再次核酸检测阴性后,解除隔离。

密切接触者隔离注意事项:

在定点医院或“收治类”集中隔离点治疗的病人,达到临床出院标准且首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办理出院手续,由定点医院或“收治类”集中隔离点联系政府专门转运队安排车辆转运至“待出院”类集中隔离点留观。

“待出院”类集中隔离点应按要求安排第二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者可终止留观。各地要做好相应服务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