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 公蟹和母蟹吃起来有什么区别?
公蟹膏肥体壮上桌之际,所谓“壳凸红脂块块香”,公蟹的膏脂不仅比母蟹多,而且更加甘甜酥软;公蟹蟹膏的一大特色是煮熟后不会变硬,吃起来幼滑香口。
母蟹蟹黄更是味美香酥,蟹肉饱满,口感鲜嫩、鲜中带甜。
阳澄湖大闸蟹公母的营养物质不同:
1、只有大闸蟹公蟹才有蟹膏,蟹黄是母蟹才有的。蟹膏是大闸蟹公蟹的精腺,蟹黄是母蟹的卵巢和蟹卵。
2、对于公蟹而言,蟹膏最初是存放在肝脏上的,然后才转移到性腺上,蟹膏越多,说明大闸蟹身上的营养物质比较丰富,但是蟹膏里的脂肪含量比较多。
3、而对于蟹黄,里面含有大量人体所必需的磷脂、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营养价值比较丰富。
扩展资料
不宜人群
患有伤风、发热胃痛以及腹泻的病人,消化道炎症或溃疡胆囊炎、胆结石症、肝炎活动期的人都不宜食蟹;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的人应少吃或不吃蟹黄,蟹肉也不宜多吃:体质过敏的人不宜吃蟹。孕妇不宜食用螃蟹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大闸蟹
大闸蟹公蟹和母蟹的区别
一种简单的方法就可以分辨出来,看大闸蟹的腹部可以区分,而且打了个很形 象的比喻,公蟹穿丁字裤,母蟹腹部平坦,看上去像水中月。也就是说公蟹腹部有一块贴肉长的壳甲是尖形的,母蟹则是圆型的
如果是女生怕被夹到,不敢拿起来看,还有一个方法:公蟹大钳子上的毛比母蟹要多,腿上毛少的,自然就是母蟹
吃大闸蟹公母有什么区别?
一、大闸蟹公母的身体结构不同
公蟹穿丁字裤,母蟹则包尿布。也就是说公蟹腹部有一块贴肉长的壳甲是尖形的,母蟹则是圆型的。根据民间流传的区分螃蟹公母的方法是看它是尖脐还是圆脐,也就是看螃蟹肚子上靠近下方那里的一块小盖子,如果是尖窄的,就是公的,圆宽的就是母的。母的多黄,公的多膏。
还有种方法就是将壳打开,如果有黄的那是蟹黄,肯定是母的,如果是白的,那是蟹膏,肯定是公的;公蟹比母蟹肉多。
二、大闸蟹公母的营养物质不同
只有大闸蟹公蟹才有蟹膏,蟹黄是母蟹才有的。蟹膏是大闸蟹公蟹的精腺,蟹黄是母蟹的卵巢和蟹卵。
对于公蟹而言,蟹膏最初是存放在肝脏上的,然后才转移到性腺上,蟹膏越多,说明大闸蟹身上的营养物质比较丰富,但是蟹膏里的脂肪含量比较多。
而对于蟹黄,里面含有大量人体所必需的磷脂、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营养价值比较丰富。
这就是大闸蟹公蟹和母蟹的主要区别,可以看出公蟹和母蟹除了在外型上有比较明显的区别之外,在营养物质上的区别并不是很明显,不过我们建议三高人群尽量少吃公蟹。
扩展资料
挑蟹捏蟹脚,软的肉不足,硬的说明肉满了,爪有肉,螃蟹也就比较肥了蟹脚越硬越好,否则就是所谓的“软脚蟹”。
除了区分公母外,还得会以下几招:
1、看蟹壳壳贝色泽鲜明,有光泽,且呈墨绿色的,一般都体厚坚实;
2、呈黄色的,大多较瘦弱;能挑选到"金毛金爪"的更好;
3、看肚脐:肚脐突出来的,一般都脂肥膏满;凹进去的,大多是膘体不足;
4、当用手拿蟹时还要觉得够"重",这才挑到肥美多膏,蟹肉丰满的大闸蟹;
5、看蟹足足爪结实,蟹足上的"脚毛"丛生,一般都膘足老健;无毛的,大多是体软无膘;
6、看尾部,黄多的母螃蟹尾部比较厚实.
7、看蟹是否反应灵敏,若用手或枝条触动其眼睛旁边时,眼珠子会灵活闪动,反应敏捷,或者会"口喷白沫"者,还是够生猛和新鲜的。
看雌雄俗话说:"农历八月挑雌蟹,九月过后选雄蟹"。
吃公蟹的最佳时节:
在野生的环境中,到了农历九月,母蟹的蟹黄长得最丰满最肥,蟹黄足;到了十月,公蟹的蟹膏(蟹油)最香,长得最厚实。所以,过去吃螃蟹,有“九雌十雄”的说法。意思是:农历九月里要吃母蟹,农历十月里要吃公蟹。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华绒螯蟹 (大闸蟹)
百度百科—蟹膏
百度百科—蟹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