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鱼生吃安全吗

更新于:2023-03-24 13:53:05 知识问答 万阅读
最佳答案生吃三文鱼安全吗如何保证安全的生吃三文鱼?

生吃三文鱼安全吗

生吃,熟吃都可以。以下为三文鱼生吃、熟吃的区分:

一、从营养价值上分析

三文鱼除了富含蛋白质、多种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外,最被我们看重的就是它含有丰富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每100克三文鱼中含有2.7克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海产品中这个含量是排在前列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除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有积极作用,还对大脑细胞、神经中枢、视网膜的健康非常有利,对于皮肤的细腻、光泽也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营养素有个缺点,就是在高温下会大量损失,甚至荡然无存,所以出于保留有效营养的目的,建议生吃三文鱼。

二、产地不同,生熟各异

我国市面上将近95%的三文鱼都来自于北欧大西洋的挪威,这里的海域清澈无污染,而且靠近北极,气候非常寒冷,所以出产的三文鱼安全、脂肪含量高,相应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也相对高,口感盈润软滑,非常适合生吃的方法。而另外一部分三文鱼出产自太平洋的日本和美国,所产的三文鱼肉质稍硬,制作成腌制和烟熏的熟制吃法较多。

三、新鲜度是关系到生熟吃法的重要因素

从挪威到上海、北京的一级批发市场通常在40-48小时之间,这期间的冷链管理一般问题不大,新鲜和安全是比较有保证的。但是从批发市场到消费者餐桌上要经过很多环节,一些因素就会影响到三文鱼的新鲜度,比如:存放的时间、环境、温度、器皿等等。如果食用了不新鲜的三文鱼有可能会引起组胺中毒和细菌、寄生虫等污染的问题,有损健康。

判断三文鱼的新鲜度并不难。如果能看到整条的三文鱼,先看鱼皮和鳞片是否都完整有光泽;鱼眼是否透澈不浑浊;鱼鳃内鲜红,结构清晰不混乱;鱼鳃无腥臭味,而是牡蛎的味道;指压鱼身有弹性。如果直接看到的是切好的鱼肉,先看肉片表面是否有层油润的光泽;颜色鲜艳不污浊;红白纹理清晰,界限分明;手捏不糟有弹性。

学会判断三文鱼新鲜度,就可以保证生吃方法一定的安全度了。

四、生熟烹调方法有讲究

在确定了新鲜度的前提下,喜欢生吃三文鱼要注意几个方面。首先一定在有卫生保证的售卖处或餐厅购买和进食生三文鱼,并保证鱼片码放在冰袋上能保持在一定低温的环境中,尽量搭配芥末、姜汁等有一定杀菌和驱寒作用的调味料与三文鱼一起食用,既美味又更安心。

如何保证安全的生吃三文鱼?

有一些人喜欢生吃动物来“治病”或者“保健。为了美味或者虚幻的“保健”,生吃青蛙、生吃蛇胆、生喝蛇血的大有人在。吃这些东西有风险,那么风行世界的三文鱼,生吃会有危险吗? 三文鱼等鱼类的安全风险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重金属污染、生物毒素、寄生虫以及致病细菌。 重金属污染由鱼类生长的水质决定,而生物毒素由水体中的一些藻类和真菌产生。它们由鱼的来源决定,后续加工处理的影响不大,生吃熟吃也就没有多大差别。所以,避免这两方面的风险,只能通过鱼的正规来源来保证。 三文鱼可能感染的寄生虫有多种,最常见的是异尖线虫。如果一次吃下去的量比较大,会产生急性食物中毒;即使吃得少,也可能导致人体今后对线虫过敏。 作为在冷水中生长的寄生虫,异尖线虫并不难杀灭。比如在60度之下,它们会被秒杀。但对于喜欢生吃的人来说,加热到这个温度都是无法接受的,也就只能通过低温来冻死它们。作为比细菌高等一些的动物,它们的确可以被冻死,只是需要的条件稍微严苛了一些。欧盟规定,鱼必须低于零下20度储藏24小时以上,才可以用于生食。他们认为,这样的处理可以充分杀死这些寄生虫。美国没有强制规定,只有推荐性的“操作指南”。而这个推荐比欧盟的要求还要严格得多,是零下20度7天以上,或者零下35度15小时以上。 显然,与欧盟的要求相比,美国的指南以可以更充分地杀死线虫,但是其操作难度比较大可。欧盟的要求要更容易实现,一些线虫存活率与储存温度时间的实验显示,这一要求也可以获得相当高的安全性。日本没有这方面的规定,而喜欢生食的人又多,所以日本吃生鱼感染寄生虫的病例就要远远多于欧洲和美国。(三联阅读配图) 有的人会嫌这样的冷冻处理会破坏鱼的风味口感,喜欢“新鲜”的生鱼。既无加热,又不冷冻,就只能依靠肉眼来识别寄生虫并手动去除。好在寄生虫比细菌大多了,可以通过肉眼看见。如果把肉切得很薄,很细致地检查,也有可能除之而后快。不过,很否“保障安全”,还取决于鱼本身有多少寄生虫,以及检查去除得是否完全。这就多少有点依靠运气了。 细菌则是另一种情况,无论如何冷冻,它们也只是停止了活动,消停下来并不意味着死亡。只要温度升高,它们就重新焕发活力。剿灭细菌,最有效的还是加热。近年来兴起的高压灭菌,可以在保持生食风味的前提下“压死”细菌,或许在将来会得到更多的应用。 总的来说,不能简单地说生吃三文鱼是“有”或者“没有”危险。安全性首先取决于鱼本身,如果鱼本身没有寄生虫和治病细菌,那么自然就没有问题。如果有一定量的寄生虫和治病细菌,那么合理的处理加工可以把它们充分地杀灭。但是,我们很难判断鱼的身上是否带有这些“风险因素”,也不一定清楚它们是否经过了规范合格的预处理。生吃并不意外着一定有问题,只是风险要高一些--当“美味”和“风险”出现了冲突,如何抉择就完全是个人的喜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