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系特色
“十三花”是卢氏西南山区宴待宾朋的最高礼遇。“十三花”因由十三道不同的菜组成而得名,以其品种多样、营养丰富、精美可口、制作精细、油而不腻、老少皆宜、色香味俱全、颇具地方特色而著称,深爱广大群众的喜爱。
传统的十三花宴席,荤素搭配,干汤相融,以蒸为主,兼以炒炸,用料做法相当讲究。十三道菜,主菜七道:酱焖肉、糖焖肉、红条肉、白条肉(红烧肉、酱焖肉、大酥肉、小酥肉)、丸子、豆芽、粉条;配菜四道:以素为主,随季节调整,可用土豆、红薯、豆腐、青菜、木耳、香菇、拳菜、鸡蛋、豆角、萝卜等为原料;汤菜两道:一甜一咸,醪糟汤(鸡蛋汤、银耳汤),肉丝汤(酸菜豆腐汤)。
在“十三花”的基础上, 还有一种 “四大四小四饼盘”的宴席,是“十三花”中的极品,用来招待尊贵客人、宽待媒人(订婚、结婚、谢媒时)。
四大(大碗装):红焖肉、杂菜汤、白肘肉、虎皮大米;四小(小碗装):肚丝汤、木耳汤、拳菜汤、醪糟汤;四饼盘(大盘装):炖土鸡、大米香肠、肉蒸菜、豆腐箱;外加八碟(小盘装):凉拌肝、凉拌心、凉拌耳丝、凉拌肚丝、凉拌粉条、凉拌豆芽、凉拌豆腐、凉拌土豆丝。相对而言,“四大四小四饼盘”的制作过程更为繁杂。
制作工艺
“十三花”的原料都是取自当地家家户户常见普通、土生土长的食材,诸如:猪肉、豆芽、粉条、土豆、红薯、豆腐、青菜、木耳、香菇、拳菜、鸡蛋、豆角、萝卜、辣椒、葱姜、花椒、大茴、藿香等等。不同季节造就的不同食材,看似普通却都蕴含着天地精华。这些食材,在大厨的蒸、炖、炒、煮中,升华涅槃为一道道可口的佳肴。制作过程中,所有菜品绝不添加任何味精、香精、色素等材料,从而追求美食的原汁原味。
“十三花”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食材准备也要费很多工夫。豆芽要提前个把月生,豆腐要提前一星期做,猪肉要提前三五天割,看似件件普通,却是样样不易。每一道菜都有讲究,有的上木笼蒸,有的用铁锅炒,配料多少,火候大小,道道都显功夫。尤其是那些上笼蒸的几道菜,蒸透后要用一个凉碗扣在那热烫的蒸碗上面,眼疾手快,甩手一翻,原本在面上的红萝卜、豆腐块等翻到了碗底,而原来在碗底的一片片条子肉被整齐地扣在面上,立时香味飘散弥漫。这扣碗功夫全在手上,既要不被烫着,又要不溢不洒,翻手覆手之间尽显大厨神威。
传统的“十三花”宴席,用的都是铁锅、柴火、木笼、泉水、瓷碗,才能有原汁原味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