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方法:
金针菇属木腐型食用菌,它的工厂化生产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液体菌种生产、配料、拌料、装瓶、灭菌、冷却、接种、发菌、搔菌、出菇管理等10个环节,每个环节需要知道什么样的生态环境最有利于金针菇生长,这又需要各种设备和设施完备,关键技术成熟,还需要人们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菌种培育:液态菌种相比固体菌种优势显而易见,菌种培养周期短效率高,还降低了菌种污染率及生产成本;接种后与培养料触面广萌发点多,萌发快,发菌时间短,提高出菇质量和产量,经济效益提高。液体菌种的几个关键点要严格控制,试管种质量、液体发酵设备和发酵工艺。
试管菌种,优良菌种采用超低温液氮保藏,对栽培品种进行提纯复壮,研发性状优良的新品种,确保菌种的稳定及性状优良。 气升式液体发酵罐,主要由发酵罐和空气干燥净化系统两部分组成。液体菌种培育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pH值和通气量。液体菌种要求菌球小、菌丝含量高和活力强。要注意培养基、温度、pH、通气量、接种量、菌龄等因素对菌种的影响。接种量0.1%~0.5%。增加菌丝球数量,降低菌丝球直径,避免堵塞接种机喷头,也有利于菌液喷洒均匀,接触面积大,菌丝生长满瓶快。温度、pH及通气量。温度(15-21℃)过低菌丝生长慢,过高又易老化。pH值肜响菌丝球的大小和个数,pH值升高,菌丝球增大数量减少。通气为菌丝供氧、搅拌和剪切,影响菌球大小及菌液粘稠度。培养基配方:豆粕10 g/L、蔗糖30 g/L、K2P04 1 g/L、MgS04 0.5 g/L,培养温度(20±1)℃、接种量0.5%、初始pH 5~6、通气量1∶0.8、培养周期6~7天。
培养料原料有木屑、玉米芯、甜菜颗粒、米糠、棉籽壳、麸皮、玉米粉等。木屑要露天约两个月以腐化,其它一般采用新鲜原料,不霉烂变质。颗粒要适度,以保证培养料含水量和通气性,如将玉米芯直径0.3~0.5 cm。原料比例根据季节气候及生成状况会有调整。 拌料要均匀,营养和水分才能布均衡,以便菌丝生长整齐。 初始水份:手抓培养料列紧拳头,水刚渗出即可。PH值用石灰粉调节。拌培养料装瓶要快,避免杂菌繁生,发热酸败就废掉了。进灭菌柜灭菌,进冷却房冷却。灭菌工艺、冷却条件都是有严格要求的。如灭菌柜要先排冷空气,再120℃保温1.5小时以上。灭菌结束后,气压降到零,打开灭菌器排气降温至80 ℃以下,推入冷却室降温至13℃左右,与培养房温度相近,冷却室分为预冷和强冷。
采用液体菌种接种机接种前,消毒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有品管人员负责把关。我们的载培瓶850 mL,接种量15~18 mL。调节好接种压力和接种时间,喷头也要弄好,让菌种均匀覆盖,不外露,减少污染,有利菌丝生长整齐,提高效率。制菌种,培养菌种,培料瓶出炉、冷却,接种等都是在无菌车间完成的,局部空气洁净度达到100级。
培育管理:接种后,培养瓶进入培育房,温度设置15℃。定植培养5天左右,这其间菌丝从无到有,再堆积成小绒球,再慢慢的白白的毛绒绒的长满瓶口。如图:
移库:菌丝生长一段时间,用叉车菌包按生产日期移到小培育房,排放要有彼此有40公分的距离,便于散热,以免烧菌,温度设置13-15℃。每天定时查看瓶间温度,排风系统,二氧化碳浓度,菌丝长势等,等啊等,菌丝长满瓶,约带微黄,时间约23天左右,就可以搔菌了。此环节影响菌丝的关键因素是温度和通风量,烧菌后果很严重。
载培瓶要经过搔菌机搔菌、冲洗和注水等过程,有利于新菌丝生长快而齐整。搔菌深10 mm左右,料面距离瓶口约为20~25 mm。栽培瓶倒立搔去老菌,强力冲洗去渣,再翻转立正,注入纯净水,再入菇房。
菇房管理:每个菇房在出菇后入新栽培瓶前要彻底清洗消毒。菌丝恢复期,温度15℃,不用光照,定时通风,超级湿95%以上,入库第2天就能见新丝细出。只要每天都观察,久而久之,你就能眼睛一瞟,就会知道它的生长情况了。催蕾期:通风量减少,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可见小芽吐水。抑制期,菇房预先制冷,再将催蕾好的栽培瓶移入,设置3.5-4.5℃。慢慢地晶莹剔透芽朵朵长出了瓶口,要包片啦!菇长到2-3厘米,温度5.5-6.5℃。根据长势调整通风量,湿度,光照,及时发现有无水渍黄斑,杂菌感染。
及时采收,整理,分级,包装。
工厂化生产环境需要现代化硬件设备支持,用电脑PLC控制空气 温度 通风 湿度和光照 ,用机械化减少劳动量,用心专研细心呵护力争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