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读过汪曾祺吗?你最喜欢他的哪部作品?

更新于:2023-08-03 08:37:49 知识问答 万阅读
最佳答案汪曾祺的短篇小说中,最让我着迷是《昙花,鹤,鬼火》和《晚饭花》这对姊妹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两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的主人公——李小龙。李小龙是一个干干净净、不脱童真气质的

汪曾祺的短篇小说中,最让我着迷是《昙花,鹤,鬼火》和《晚饭花》这对姊妹篇。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两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的主人公——李小龙。

李小龙是一个干干净净、不脱童真气质的少年。

因此,虽然这两篇小说乍一看,完全没有什么关系。但实际上,这个都叫做李小龙的人物,无论是性格气质,还是精神特质都很相似。

作为读者,我们可以把两篇小说合二为一,当做一个完整的成长小说来看待。

李小龙:放学的路上,就是要看来看去

汪曾祺的小说往往给我们一种干净的气质,李小龙的青春世界也同样是干净的。

这种干净首先体现在李小龙自然而然的观察视角上,同时也体现在那些一路所见到的景物上。

李小龙都在放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呢?

他看见种菜的人和他们的菜。

李小龙看见种菜的种青菜,种萝卜。看他们浇粪,浇水。种菜的用一个长把的水舀子舀满了水,手臂一挥舞,水就像扇面一样均匀地洒开了。青菜一天一个样,一天一天长高了,全都直直地立着,都很精神,很水灵。萝卜原来像菜,后来露出红红的“背儿”,就像萝卜了。他看见扁豆开花,扁豆结角了。

他看见割稻子。看见种麦子。

春天,他爱下了马路,从麦子地里走,一直走到东门口。麦子还没有“起身”的时候,是不怕踩的,越踩越旺。麦子一天一天长高了。他掰下几粒青麦子,搓去外皮,放进嘴里嚼。他一辈子记得青麦子的清香甘美的味道。

他看见过插秧。

插秧是个大喜的日子,好比是娶媳妇,聘闺女。插秧的人总是精精神神的,脾气也特别温和。又忙碌,又从容,凡事有条有理。他们的眼睛里流动着对于粮食和土地的脉脉的深情。一天又一天,哈,稻子长得齐李小龙的腰了。不论是麦子,是稻子,挨着马路的地边的一排长得特别好。总有几丛长得又高又壮,比周围的稻麦高出好些。李小龙想,这大概是由于过路的行人曾经对着它撒过尿。小风吹着丰盛的庄稼的绿叶,沙沙地响,像一首遥远的、温柔的歌。

种菜,割稻,种麦,插秧,是在李小龙上学放学路上经常所见到的日常场景。

在汪曾祺的笔下,却是那样的清香甘美、遥远而温柔。

读者读完这一段,也就看见了风吹过的绿叶,听见沙沙作响绿叶,轻轻欣赏了一首乡村民谣。

少年的成长里有身体的骚动、灵魂的不安,青春这个题材因此就包含着天然的矛盾与冲突。欲望、梦想、压抑、失望是其中的关键元素,本来可以写得很热闹。

但这个题材交给汪曾祺,就这样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被处理成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

这幅画儿的神奇之处在于,它是安静的,却不是静态的。

在安静之中,李小龙的成长过程被作家处理得恰到好处。

我们首先来看李小龙的眼睛都观察到了什么:

他看见青菜一天天地长高,看见萝卜也开始发育,露出红红的“背儿”,比原先更像一个萝卜……他还看见扁豆开花、结角的整个过程。

作者很巧妙的把时间的流逝不着痕迹地放在这一过程当中。

他看见扁豆开花,扁豆结角了。

扁豆慢慢地开花,扁豆慢慢地生长。李小龙一边默默地观察,一边也不动声色地成长了。他的发育因为被作者和青菜、萝卜、豆角、麦子、水稻放在一起,也就变得水灵、清澈了。

可是成长,如果只是这样,美则美矣,却不够有层次。

所以,小说中李小龙的成长,也没有仅仅只体现在正在发育的身体上,还有精神上的。

少年维特之烦恼到底是什么烦恼?

一个慢慢发觉自己在成长的少年,精神上会有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有很多,但短篇小说应该呈现的是最精彩,最典型的横截面。在这篇文章里,这个横截面被处理成:少年时期对于美丽事物的敏锐感受,以及不知所来,又不知何处而去的孤独、怅惘与感伤。

我认为这是非常准确,美好而惊艳的,有让人过目不忘,震颤心灵的艺术效果。

前面提到的青菜、萝卜、豆角、麦子、水稻……不过只是李小龙无心的观察。

成长中的李小龙最念念不忘的事物都是极纯洁、美丽、神秘,难得一见又稍纵即逝的事物。

比如昙花、红河、仙鹤、鬼火。

比如红河:

去年冬天,有一天,下大雪,李小龙一大早上学去,他发现河水是红颜色的!很红很红,红得像玫瑰花。李小龙想:也许是雪把河变红了。雪那样厚,雪把什么都盖成一片白,于是衬得河水是红的了。也许是河水自己这一天发红了。他捉摸不透。但是他千真万确看见了一条红水河。雪地上还没有人走过,李小龙独自一人,踏着积雪,他的脚踩得积雪咯吱咯吱地响。雪白雪白的原野上流着一条玫瑰红色的河,那样单纯,那样鲜明而奇特,这种景色,李小龙从来没有看见过,以后也没有看见过。

比如仙鹤:

有一天早晨,李小龙看到一只鹤。秋天了,庄稼都收割了,扁豆和芝麻都拔了秧,树叶落了,芦苇都黄了,芦花雪白,人的眼界空阔了。空气非常凉爽。天空淡蓝淡蓝的,淡得像水。……鹤沿着北边城墙的上空往东飞去。飞得很高,很慢,雪白的身子,雪白的翅膀,两只长腿伸在后面。李小龙看得很清楚,清楚极了!李小龙看得呆了。鹤是那样美,又教人觉得很凄凉。鹤慢慢地飞着,飞过傅公桥的上空,渐渐地飞远了。李小龙痴立在桥上。

作者紧随其后这样写道:

李小龙多少年还忘不了那天的印象,忘不了那种难遇的凄凉的美,那只神秘的孤鹤。李小龙后来长大了,到了很多地方,看到过很多鹤。不,这都不是李小龙的那只鹤。

世界上的诗人们,你们能找到李小龙的鹤么?

几句话把少年心事的美表现的奇幻,唯美,又恰到好处。

但只有这些总归不够。李小龙还需要去看王玉英,去经历那个有王玉英的美丽黄昏:

李小龙每天放学,都经过王玉英家的门外。他都看见王玉英。晚饭花开得很旺盛,它们使劲地往外开,发疯一样,喊叫着,把自己开在傍晚的空气里。浓绿的,多得不得了的绿叶子,殷红的,胭脂一样的,多得不得了的红花,非常热闹,但又很凄清。没有一点声音,在浓绿浓绿的叶子和乱乱纷纷的红花之前,坐着一个王玉英。这是李小龙的黄昏。要是没有王玉英,黄昏就不成其为黄昏了。

王玉英是李小龙爱看的一张画。

但他却偏偏不能能永远一直看下去,他要长大,王玉英也要嫁人——还是嫁给一个大家都不看好的浮浪子弟。所以,有王玉英在的黄昏和昙花、仙鹤、鬼火有着一样的共同特征:

美到极致却转瞬即逝,又因转瞬即逝,美到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