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军人很爱喝酒吗?

更新于:2023-08-05 07:36:54 知识问答 万阅读
最佳答案在苏联的卫国战争中,人总是习惯于将苏军的胜利,归功于苏联红军对祖国的忠诚,应该说这没错,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决定苏德战场胜负最主要的因素是武器。试想一下,如果苏军没有像喀秋

在苏联的卫国战争中,人总是习惯于将苏军的胜利,归功于苏联红军对祖国的忠诚,应该说这没错,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决定苏德战场胜负最主要的因素是武器。

试想一下,如果苏军没有像喀秋莎、T-34那样的恐怖武器,即使是苏联有再多的军队,德军也会照单全收,然而苏军的另一件秘密武器,则更是令德军欲哭无泪。

1941年7月14日,入侵苏联三路德军中兵力最强大的中央集团军群,其先头部队刚刚攻占了苏联战略重镇——奥尔沙。

此时的奥尔沙火车站一片繁忙,德军正在用火车,将补给物资和准备下一场进攻的兵力,源源不断的运送到这个靠近前线的奥尔沙火车站。下午2点30分,随着死神般的呼啸声,一阵突如其来的密集炮火,把奥尔沙火车站上的德军和物资列车全部炸上了天。在短短不到10秒钟的时间之内,奥尔沙火车站已被炸得面目全非,因为德军根本就来不及躲避,刚刚还是人满为患的火车站,现在已经没有了一丝生命的迹象,而这就是苏军的秘密武器——喀秋莎火箭炮的杰作。

喀秋莎火箭炮是在第二次世界战的苏德战场上,对苏军新式武器火箭炮的一个流行称呼。

喀秋莎火箭炮由沃罗涅日州的共产国际兵工厂研制,取共产国际俄文第一个字母K命名并印在炮车上,同时这也是苏联沃罗涅日兵工厂的武器出厂标记。火箭炮作为苏军最新式的秘密武器,从研制到生产一直受到了最严格的保密,就连苏军的大多数指挥员都不知道它的正式名称,当这种火箭炮出现在战场并给德军造成了恐怖的杀伤之后,苏军战士就根据炮车上的字母“K”,把该武器命名为苏联女性的爱称“喀秋莎”,而在喀秋莎火箭炮打击下无所遁形的德军,则无奈的称其为“斯大林的管风琴”。

当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最高统帅部迅速作出决定,全力生产БМ-13火箭炮,在战争爆发7天之后的6月28日,苏军就组建了第一个БМ-13喀秋莎火箭炮连。

1941年10月7日,德军发起进攻莫斯科的“台风”战役的期间,正在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喀秋莎火箭炮连不幸与德军的先头部队遭遇,火箭炮兵连的炮手们迅速架起火箭炮,其他人员则拼死挡住德军,用生命为火箭炮的发射争取了时间。在打光了全部的火箭弹之后,在突围无望的情况下,为了不让喀秋莎火箭炮落到德军的手中,炮手们亲手炸毁了这7门火箭炮,包括连长费列洛夫大尉在内,喀秋莎火箭炮连官兵全部壮烈牺牲,因此,苏联红军历史上的第一个喀秋莎火箭炮连,就这样悲壮的结束了它的战斗历程。

苏德战争爆发的初期,在作为“陆战之王”坦克的数量上,苏军拥有25000辆绝对优势,其中绝大部分为最新型的T-34中型坦克。

与苏联相比,德国投入进攻的坦克为3600辆,大多数为I号、II号、35t、38t轻型坦克,但因为德军的战术得当,所以在战争初期给苏军造成了巨大损失。二战中的T-34堪称是大名鼎鼎,不论是T-34/76还是后来加强版的T-34/85,之所以能够成为苏军的主力坦克,它在实战中的优越性能和操作简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即使是一个从没有学习过坦克驾驶的农民,也可以在几天内学会怎样驾驶T34。

T34/76坦克全重32吨,乘员4人,主武器为一门76.2毫米F-34主炮最大行驶时速55公里、最大行程468公里,装甲厚18-60毫米。

T-34坦克无论在装甲、火力还是动力方面都堪称均衡,一辆T-34坦克通常备弹77发,包括19发穿甲弹,53发高爆弹,和5发破甲弹,1943年改进型T-34的容弹量增至108发 。T-34/76正面装甲厚度为60毫米,侧面为45毫米,整个车身为斜角并一直延伸到炮塔,这就直接导致1941年德国坦克装备的任何火炮,在500米距离上都无将其法穿透,自1941年6月22日在白俄罗斯首次参战,在此后一系列战斗中,德军竟找不到可以与T34抗衡的坦克。

为了应对T-34,德军投入了全新的虎式、黑豹式坦克,但苏军随后也推出了T-34的加强版T-34/85。

T-34/85是苏联人最值得骄傲的中型坦克,它装备一门85毫米/56倍口径的坦克炮,可以在1000米之内击穿102毫米的钢板,威力远远超过美国人的M4谢尔曼坦克,因此它成为了德军最恐惧的中型坦克。T-34/85是二战后期苏联坦克部队的主要装备,而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型T-34坦克的总产量超过5万辆,远远超过了德军所有坦克的总和,所以,T-34系列坦克成为了苏联卫国战争最后胜利的保证,也形成了苏军威震世界的独有战术“钢铁洪流” 。

除了喀秋莎火箭炮和T-34坦克之外,还有一件苏军士兵最喜爱的武器——伏特加。

俄罗斯是个性格忧郁的民族,虽然他们平时总是喋喋不休的向别人倾诉着他们的苦难与不幸,但在两口酒下肚之后,他们立刻就会变得憨态可掬、心满意足,相信在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人能比俄罗斯人对酒的需求了,酒就是俄罗斯人的“命根子”。众所周知,在苏德战场上的“列宁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战役”三大战役中,德军败给了苏军,但同时也可以说是败给了严寒,而能抗拒严寒的就是——酒。

在苏德战场上,苏军统帅部曾就给前线部队的配给上,签发过一份特别的命令:“前线每名士兵每天配发100克伏特加,坦克兵加倍,但禁止在战前过量饮用”。

“禁止在战前过量饮用”,这道命令就耐人寻味了,这酒发不发或者发多少是你上边的事,但这酒发下去以后,过不过量的饮用就是士兵自己的事了。因此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苏德战场上,当指挥员发出冲锋命令之后,苏军战士跳出战壕便把帽子往地上一摔,嘴里喊着“乌拉、乌拉”的玩命往上冲了,您就这么想,半斤酒下肚之后谁怕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