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蛇到冬天都躲在洞里?

更新于:2023-08-07 00:00:29 知识问答 万阅读
最佳答案#丁酉新春#只有天气冷的地方蛇才进洞的(不同的蛇对温度要求也有差异)。只要温度适宜(像热带,有些反而会夏眠),冬天蛇是不进洞冬眠的。人工养殖的情况下,保温措施做好了蛇也是不冬眠

#丁酉新春#

只有天气冷的地方蛇才进洞的(不同的蛇对温度要求也有差异)。只要温度适宜(像热带,有些反而会夏眠),冬天蛇是不进洞冬眠的。人工养殖的情况下,保温措施做好了蛇也是不冬眠的。

寒冷地区的蛇,冬天晚上的话除非天气反常,温度升高明显,否则是不出来的。热带就有可能了,热带的冬天不冷的,晚上反而会有点凉快,夜行性蛇类估计要到处爬了。

蛇有冬眠的习性,到了冬天盘踞在洞中睡觉,一睡就是几个月,不吃不喝,一动不动地保持体力。风和日丽的天气,偶尔也会出来晒太阳,有时也会进食。待到春暖花开,蛇就醒了,开始外出觅食,而且脱掉原来的外衣。蜕皮时,蛇的新旧皮之间会分泌出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有助于蛇的蜕皮。从蛇蜕的外衣直径和长度可测出蛇重量甚至说出蛇的名称。蛇蜕皮后不久,活动量增大,觅食量增加,体况逐渐恢复。随着气温逐渐上升,到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进入发情期。寻偶时,雌雄蛇发出的鸣叫声清晰明亮,“哒哒哒”如击石声。

降到7-8℃时,蛇就开始选择高燥地带的洞穴、 树洞和岩石缝隙作为蔽身之地,进入冬眠。冬眠时,往往有几十条或成百 条同种或不同种的蛇群集在一起。 蛇为什么要集体冬眠呢?因为蛇属于冷血动物,体内的温度随环境温度 的变化而变化。冬天,外界温度下降后,蛇的体温也下降。因此蛇类就采 取冬眠的方式来适应低温环境。这期间,蛇不吃不动,仅依靠消耗体内越 冬前储备的脂肪来维持生命活动的最低需要。在冬季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 下,散居冬眠的蛇类死亡率高达1/3到1/2。如果群聚冬眠就可使周围温 度增高1-2℃,还可减少水分的散失。这就大大地降低了体内能量消耗的 水平,减少死亡率,还有利于来年春天出蛰后增加雌雄蛇交配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