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为什么吃毛豆和芋艿?
毛豆在上海话中读毛豆荚,有吉音,寓意吉祥,多子多孙。
芋艿,形状是圆的,意为团圆,也有好运来的谐音。
1、中秋节吃毛豆和芋艿是南方地区的风俗。
2、毛豆的简介:学名是大豆俗称毛豆。大豆古称菽。起源于中国南方地区。
3、芋艿的简介:芋头又称芋、芋艿,天南星科植物的地下球茎,形状、肉质因品种而异,通常食用的为小芋头。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芋头呢?
因全国各地的饮食习俗不同,中秋除了吃月饼还有其它美食,如江南一带的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大家都知道吃月饼的习俗,但你知道还有吃芋头一说吗?中秋节吃芋头也是源远流长的。虽然祖国各地吃芋头的含义各有不同,但都有祈福求神保佑、辟邪消灾的意思。北方农村在八月十五祭神时,有一款贡品就是芋头。整个芋头煮熟装在碟上,或是米粉芋(加入芋头煮成的米粉汤)装在大碗里摆在供桌上,以此来祭谢土地神。现在这种谢神仪式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吃芋头的习俗却留传了下来。南方人在中秋节祭月时使用芋头,据说是纪念元末为推翻元朝蒙古人暴虐的统治,在八月十五夜晚的汉人起义。流传至今还有很多地方在中秋节吃芋头。您也不妨一试,挡不住福气就会冲过来。
上海人中秋节为什么要吃鸭子,毛豆和芋艿?
芋艿,江浙一带中秋节有吃芋艿的习俗,农历八月正好是芋艿上市时节,而且江南方言念芋艿谐音“运来”。所以,中秋吃芋艿,不仅一享口福,而且表示好运连连。鸭子,在干燥的秋季吃鸭子,也是对身体颇有裨益。毛豆,又称“毛豆荚”,“荚”音谐“吉”,表示吉祥如意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烤鸭 芋艿?
中秋节吃烤鸭、芋艿的原因:
1、阴历八月间,正是芋头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
另外民间有一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2、据说当年有一群妖怪每年到八月十五就去村庄里打劫,百姓对这些妖怪狠之入骨。有一年村里事先请了除妖的师父来,众妖怪一看情况不妙,有几个脑子快的就纷纷变成鸭子跳水逃命,被人家给捉了。百姓不解恨就把鸭子放火上烤,烤熟了吃肉.后来为了纪念八月十五就有了吃鸭子的习惯。
另外,中秋吃毛豆没什么特别典故,只是取谐音,毛豆又称“毛豆荚”,“荚”音谐“吉”,表示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