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痛经(从中西医角度探讨痛经概念)

更新于:2021-07-23 01:04:44 知识问答 万阅读
最佳答案什么是痛经?(从中西医角度探讨痛经概念)从中医角度来讲,中医没有痛经一说,而是叫做“经行腹痛”,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难受晕厥者;原发

什么是痛经?(从中西医角度探讨痛经概念)

从中医角度来讲,中医没有痛经一说,而是叫做“经行腹痛”,是指妇女正值经期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难受晕厥者原发性痛经以青少年女性多见

西医妇产科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类。其中原发性痛经又称为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所引起的则属于继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常见于育龄期妇女

引起痛经的病因病机有哪些?(分为实证和虚证)

痛经病位在子宫、冲任,以“不通则痛”(实证)或“不荣则通”(虚证)为主要病机实者可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导致子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虚者主要由于气血虚弱、肾气亏损导致子宫失于濡养,“不荣则通”。

之所以伴随月经周期而发,又与经期及经期前后特殊生理状态有关。未来月经期间,由于冲任气血平和,致病因素尚不足以引起冲任、子宫气血瘀滞或不足,故平时不发生疼痛。经期前后,血海由满盈而泻溢,气血由盛实而骤虚,子宫、冲任气血变化较平时急剧,易受致病因素干扰,加上体质因素影响,导致子宫、冲任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不通或不荣而痛。经净后子宫、冲任气血渐渐恢复则疼痛自止,但若病因未除,素体状况未或改善,则下次月经来潮,疼痛又反复。

痛经的辩证要点是什么?(如何辨别是虚证还是实证)

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以及疼痛的程度辨别虚实寒热。一般而言,痛经在经前或经行之初(多数为经行第一天),多属实月经将净或经后开始疼痛者,多属虚辨痛部位以观察病位在肝在肾,在气在血,如痛在少腹一侧或双侧多属于气滞,病在肝;小腹是子宫所居之处,其痛在小腹正中常与子宫瘀滞有关;若痛及腰骶多病在肾。

痛经分为哪些证型以及怎样进行治疗?

实证:

1.气滞血瘀证: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行而不畅,血色紫暗有血块,乳房胀痛,胸闷不适。可选择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进行治疗。

2.寒凝血瘀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月经或见推后,量少,月经色暗夹有血块,面色青白,肢冷畏寒。可选择少腹逐瘀汤或温经散寒汤加减治疗。

3.湿热瘀阻证: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不适或疼痛,有灼热感,或痛及腰骶,或平时小腹疼痛,经前加剧;经血量多或经期长,色暗红,质黏稠或夹较多粘液,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舌质红,苔黄腻。可选择清热调血汤治疗。

虚证:

1.气血亏虚证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或小腹及阴部空坠不适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面色无华,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舌质淡。可选择黄芪建中汤或圣愈汤加减治疗。

2.阳虚内寒证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则舒,经量少,经色黯淡,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舌淡胖,苔白润,脉沉。可选择《金匮要略》温经汤或《妇人大全良方》温经汤治疗。

3.肾气亏损证经期或经后1-2天小腹绵绵作痛,伴腰骶酸痛,经色黯淡,量少,质稀薄,头晕耳鸣,面色晦暗,健忘失眠。可选择益肾调经汤或调肝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