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放屁是怎么回事?
放屁是非常常见的,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碰到过这种尴尬的时候。那么,是不是经常放屁就是胃肠不好呢?
下面,就具体来跟大家聊一聊关于“屁”的由来和包含的学问吧。
屁是怎么来的来?
食物在消化道里被消化发酵分解时,通常会产生一些气体,特别是进食了一些难以消化的食物,产生的气体就会更多;另外人在呼吸、进食、说话时,一些气体会从鼻子、嘴进入体内;再就是血液中携带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也会向肠腔内扩散。
因此,每天通过消化道的气体总量有时可达3-4L。所以,菊花要是不偶尔叹个气,你会胀的难受。
臭屁又是怎么回事,尤其是那种臭鸡蛋味的屁
胃内的气体主要由吞咽食物而来,气体的成分和空气差不多。
而大肠里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氮气,少量的氢、甲烷、氧,还夹杂有硫化氢、氨、粪臭素和吲哚。所以,肛门排出这些大肠里带味的混合气体时,自然就成了难闻的臭屁。
大多数屁是由大肠杆菌和肠内其他细菌制造的。
平均来说,一个屁包含的气体大约由58%的氮、21%的氢,9%的二氧化碳、7%的甲烷以及4%氧气组成。这些气体都是无味的。但其中还有不足1%是其他微量成分如氨和粪臭素,它们都会发出难闻的刺激性气味,虽然占比很少,但混合在空气中,人就能闻出,尤其是屁里总会混有硫化氢,它们大多来自黏液,那种臭鸡蛋味就是硫化氢的神作。
屁虽尴尬,也有学问
正常人每天都会放屁5—10次,约排出500毫升左右气体。屁的气味、量的多少都能一定程度上反映消化道的健康情况。
若无屁或少屁,并伴有如腹痛、腹胀、便秘、肠鸣音亢进或消失、气过水声等症状,则可能是肠梗塞。
若屁多但不臭,可能是有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胃部疾病。
若屁多且臭,可能有消化不良。如果奇臭难闻,可能有消化道出血、菌痢、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出血性小肠炎等炎症。
屁的气味和产量与食物有重大关系。
当食物蛋白质含量较高,屁中硫化氢、吲哚和粪臭素的含量升高,此时屁会有明显臭味;当食物淀粉含量较高,屁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此时屁量会明显增多。因为二氧化碳的增加量明显大于硫化氢、吲哚和粪臭素,而且气压增大时,放屁的气流速度同步增大,放屁的声音也就越响,但是二氧化碳无味,所以就有所谓“响屁不臭,臭屁不响,闷屁最臭”的说法。
总的来说,可以从屁中简单窥探自身的消化道健康,合理饮食,均衡营养,一天放几次屁其实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