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为阴邪,易损气机,阻遏阳气,其性重浊、黏腻,好发于夏秋之交,长夏为水湿之季节,易损害脾胃,脾胃受损运化失常,三焦气机逆乱,导致一类列脏腑失常,病程长,绵延难愈。

湿气分为内湿和外湿
内湿:
一般是因为体质肥胖,痰湿过盛或因食用生冷食物、饮酒肥甘、饥饱失宜,内伤脾胃所导致的。使脾失健运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津液输送发生障碍。一般北方的湿气为内湿,多因脾胃受损有关。脾胃在体内的作用为运化水汽,就好比是体内的水泵,一旦水泵不运作,体内的水汽就会绵延到身体内,造成一系列的症状。
外湿:
外湿是从外侵袭机体,如气候潮湿、淋湿、汗出、久居潮湿的地方,例如南方的气候潮湿一般都是外邪所致,由外湿引起。湿邪外蒸。均可侵袭人体而致病。
湿气症状表现:
湿气性质黏腻,湿在上交表现为胸闷咳嗽;湿阻中焦则表现为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腻、口甜、舌苔厚腻;湿滞下焦则表现为腹胀、大便糖稀。湿泛溢皮肤肌腠,多表现为水肿。

湿邪为病,起病缓慢,病程漫长,缠绵难愈,脾胃症候表现较为明显。临床可见面部油光、暗淡,眼眵(屎)比较多。身体感觉很沉重,很累没有力气,一回家就想躺着,很懒,胸脘痞闷,纳少腹胀,恶心呕吐,大便溏泻,舌苔白腻或厚如积粉。
若湿邪与热邪相合则同时可见身热不扬,中午之后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反应或加重病情反应,头重如裹、腹胀难食,嗜睡,口渴不欲饮,舌苔黄腻,脉濡数,或小便不利,尿如米泔等症。
从舌苔口味方面看,舌苔是胃气上蒸而生。湿为有形之邪,湿胜则胃气夹湿上蒸而出现苔腻。单纯性湿邪苔为白色,而且苔愈厚湿愈重,并且苔结的紧密说明湿结得越厉害,越细腻而紧密的舌苔,湿愈深而难化。临床上辨口味一般为口甜湿邪最重,其次是口淡无味,口中黏腻,口苦而渴,程度依次由重到轻。

如何祛除体内湿气:
对脾阳虚弱的人来说,可以配以少量的风药以升腾脾胃清阳之气达到祛湿的目的。湿邪在中焦者,可用芳香苦燥以化之。芳香化湿,芳香化浊,燥湿运脾之法,以辛温开郁,使湿散而脾运。湿邪在下者,可甘淡渗湿以利之。
1、食疗祛湿
饮食清淡均衡,不能暴饮暴食,不偏食不挑食,调理好脾胃,使体内水汽代谢正常。少食油腻的食物,因为油腻的食物会对胃肠功能造成损害。生冷的食物尽量少吃,像西瓜、沙拉等,要尽量控制。日常饮食中可以适量食用一些茯苓、泽泻、薏米、红小豆等食物,可以祛除体内已经产生的湿气,但是不能防治湿气再次产生。祛除湿气最主要的及时健脾胃,使之充分运化体内水汽。

2、足疗祛湿
祛湿的方法很多,可以通过足浴的方式,来达到祛湿湿气的目的。中药泡脚方:干姜10g、川椒20g、艾叶10g,伸筋草15g,透骨草15g,桂枝10,桑枝10g,附子20g煮过之后水泡脚,每天泡1~2次,每次30分钟作用。
3、祛湿食疗方:
茯苓粥:粳米200g,茯苓粉20克,米掏干净,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至软烂,每日使用一到两次,可有效利水渗温,健脾祛湿。
冬瓜粥:取冬瓜200g,粳米200g,冬瓜洗干净,带皮切成小块,冬瓜和米一起放入锅中炖至成粥即可。冬瓜具有很好的利尿祛湿的作用,可以每餐使用,也可早晚两餐使用。
美好生活源于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专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