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酮低,就需要补充黄体酮。
这句话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孕激素是怀孕后体内唯一不可或缺的激素,所以,如果缺乏这个激素,妊娠就不可能维持。
但关键是孕酮低,是真的低吗?
在怀孕8周以前,孕酮主要由卵巢黄体分泌。孕酮低提示有可能是黄体功能不全。但在自然月经周期正常怀孕的女性中,黄体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仅为3%~10%,并不是一个大多数的情况。所以说在自然怀孕的孕妇中医生经常应用孕激素保胎,并不一定是针对黄体功能不全(孕酮低),大部分情况,仅仅是一个经验性的保胎措施。
由于孕酮是脉冲式分泌,单次孕酮的抽血检查不能真实的反映体内的真实水平。并且在怀孕早期,孕酮的分泌,波动很大,正常值和异常值有一定的重叠现象,所以专家认为,想要诊断黄体功能不全,最好是排卵后的第5、7、9天,在统一的时间测定孕酮水平,其平均值<15μg/L,为黄体功能不全。
但在临床上,由于患者的依从性并不好,黄体功能不全的诊断很难达到这样严格的标准。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仅根据一次检查就做出结论。所以也可以这样说,临床上一次检查提示孕酮水平低,并不一定是真的低。
如此说来孕酮低,就不必要补充孕激素了?
由于前面所说的孕酮的分泌特点,在孕期孕酮水平个体间的差异很大,即使正常怀孕,孕酮也可以呈现很低的数值,所以以孕酮来判断妊娠结局的临床价值有限,不建议测孕酮。尤其反对,由于反复测孕酮,导致的患者心情起伏不定,产生很重的思想压力。
临床上用孕激素保胎,是根据临床指征而不是根据单次孕酮检查的高低,调整孕酮用药剂量。
孕激素用于保胎,像其他的药物一样,也是需要有指征的。
在《孕激素维持早期妊娠及防止流产的中国专家共识》中指出了孕激素应用的适应症:
早期先兆流产。
晚期先兆流产。
复发性流产,再次妊娠。
助孕周期。
在常规促排卵--指导同房周期或人工授精治疗,以及试管婴儿的助孕周期中,患者均应补充孕激素,不管其前是否有先兆流产或者自然流产的病史,孕激素的使用有一定的预防流产作用。
最后总结
单次抽血检查孕酮低,并不一定是补充黄体酮的指征。
在早孕期,不建议通过反复检查孕酮水平,来判断妊娠结局,反复检查孕酮弊大于利,容易引起患者的精神紧张,心神不定,过度治疗,反而影响正常怀孕过程。
在孕早期可以通过HCG的检查,判定绒毛活性,通过B超检查,了解胚胎发育的程度。
早孕期应用黄体酮"保胎",应该做的到有理有据。盲目保胎,或者盲目地检查各种激素水平,容易导致孕育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