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呢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但她最近怀上二胎宝宝啦!明年我就可以抱上我的第二个外甥(女)咯~
没想到没过一两年,她就开始月经失调,经常2-3个月甚至半年才来一次,而且身材渐渐“富态”起来。
尖下巴没有了,大眼睛被大饼脸挤小了,身体膨胀得我忍不住想用“虎背熊腰”来吐槽。
一开始她也不在意,以为是自己过得太滋润了才会发胖。直到结婚后好长时间没怀孕去医院检查才发现得了多囊卵巢综合征。
所以我想以自己姐姐的实例来向大家说明:只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多囊并没有那么可怕哦!
什么是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一种育龄期女性常见的疾病,据相关统计,我国发病率在5%-10%。
它包括内分泌紊乱,高雄激素血症,卵巢多囊样变等多种症状。往往还伴随有胰岛素抵抗,月经不调,稀发甚至闭经,还有痤疮,多毛,黑棘皮征等。
根据全球公认的诊断标准(鹿特丹诊断标准),需要满足下列三条中的两条才可以确立诊断。
PCOS的病因是什么?
很遗憾,目前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原因还不是十分清楚,但是有研究认为可能是由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环境因素包括比如情绪、饮食、睡眠等影响身体内分泌的因素。
PCOS的主要特点
PCOS其实呈现很大的异质性。也就是说不同的人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表现。有的人发胖,有的人完全不胖甚至很瘦。有的人月经好几个月不来,而有的人月经很正常。
它的主要共同特征是无排卵或者稀发排卵。也有一部分患者在一段时间里面可以有规律的排卵甚至能自然受孕。比如我姐姐这次怀孕就是没有经过任何干预的自然受孕。
PCOS和不孕的关系
由于PCOS的主要特征是稀发排卵或无排卵,所以不孕是PCOS比较突出的一种后果。
PCOS与高雄激素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一定伴随雄高,但是大多数患者会有雄激素水平过高的症状,如多毛和痤疮,而且睾酮水平也要高于正常值。
PCOS和月经不调的关系
如上所述,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三者取二即可诊断。所以多囊并不一定会有月经不调,而月经正常也不代表排卵正常。
如果月经正常,但是卵巢有多囊改变,同时又有高雄激素的表现,也可以诊断为PCOS。只不过不过大多数发现多囊的患者都是因为月经稀发而就诊的。
PCOS为什么会导致发胖?
多囊卵巢综合征其实是一种全身性-神经-内分泌-代谢网络失调综合征。大约50%的PCOS患者有肥胖症状,而主要的原因就是存在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摄取利用葡萄糖的效率下降,机体代偿性分泌胰岛素,因葡萄糖无法被完全利用,只好转化为脂肪堆积在腹部等位置,反过来又加重了肥胖。
而肥胖的人往往有饮食结构和作息的问题,导致了内分泌失调,于是发展成了PCOS。
怀疑PCOS需要做什么检查?
一般情况下通过全身体格检查(是否有多毛、痤疮等高雄表现)、B超和性激素六项检查就可以确诊。
肥胖的患者还需要评估代谢指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看看有没有胰岛素抵抗。
另外可能根据个体差异酌情选择甲状腺功能、胰岛素释放试验、皮质醇、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17-羟孕酮测定等以排除其他疾病。
PCOS怎么治?
首先是生活方式的干预。由于情绪、饮食、睡眠等都可能引起内分泌异常,所以改善生活方式是最基础的治疗。比如肥胖患者应该控制饮食,适当运动进行减重。
然后是药物。激素治疗主要用于调整月经周期或治疗高雄激素症状(痤疮、多毛等)。常用的药物有达英-35、优思明、妈富隆等,一般需要3-6个月见效。
部分有代谢异常的肥胖患者,可能还会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而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以使用促排卵药物来促排卵,从而达到生育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PCOS类似高血压和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即便短期内没有生育要求或是治疗高雄激素症状的需求,一旦发现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就应该开始全面的管理。
对有些人来说可月经不调、痤疮、多毛可能无关痛痒,但听之任之可能逐渐出现代谢综合征,比如发展为糖尿病、甚至导致心血管疾病和子宫内膜癌等等。
虽然PCOS不可治愈,但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大多症状都能获得改善,生育问题也能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国诊疗指南》,中华妇产科杂志2018年1月第53卷第1期第2-6页。
2.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pcos/symptoms-causes
3.PapakonstantinouE, Kechribari I, Mitrou P, et al. Effect of meal frequency on glucose andinsulin levels in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 randomised trial[J].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16, 70(5):588-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