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16日阴历的七月十六日,距离处暑节气还有刚好一周的时间,而处暑在民间又有“出暑”之意,所以,很多人认为距离三伏天出伏还有一周的时间,但这是不对的。因为今年的处暑节气为8月23日阴历的七月二十三日,而末伏为8月11日~8月20日,所以处暑前三天已经是末伏的最后一天了,所以8月20日即为出伏。
那为何出伏日不作为“出暑日”呢?
出伏日作为三伏天结束的日子,此时的天气仍有夏热余温并未凉爽,而处暑作为全年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四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了黄经150度,太阳照射时间由夏至最长的15时缩减到了13时25分,最直观的感觉就是这天过后确实转凉,但是受夏季副热带高压气候退去的速度缓慢,而且由北向南撤回,所以刚刚出伏的几天还是非常热的,尤其我国的南方地区都会感觉凉爽天气拖后明显,而且越往南这个现象月明显。但是一般来说出伏日后的第三天北方就会感觉有明显的凉爽,所以处暑即“出暑”是对北方天气而言。
那么,今年出伏日过后会有秋老虎吗?北方和南方会热吗?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假如今年持续干旱少雨,则秋后的日照时间仍比较长,这会造成即便副热带高压气候南迁,北方仍会感觉到炎热少雨。如果说南方就更难凉爽了,因为处暑过后由于副热带高压气候由北向南退去的速度较慢,在南方依然感觉很热,所以秋雨和副热带高压气候南迁是决定秋老虎存在关键因素。这种处暑过后变热的现象人们称为秋后一伏“秋老虎”。但由目前我们北方的天气来看,近几天都是阴天下雨,这秋老虎被雨淋的四处躲避,可见我们北方今年不会再热了。而南方受副热带高压气候南迁较慢,应该炎热还会持续10天左右,定会感觉到凉爽。
如此我们要如何防止秋燥呢?
秋季自处暑节气过后雨季即会停止,随之而来的就是普遍干燥,而人受环境影响很容易出现皮肤干燥、干咳、上火、失眠头痛等症状,所以防止秋燥。提供以下两点生活饮食建议:
一、在早晚饮品方面。俗话说:“朝朝盐水,晚晚蜜汤”。这是自古人就流传下来的“养秋良方”,即每天早上喝水加点盐,在早上能达到更好的补水效果;每天晚上喝蜂蜜水,则蜂蜜水是最好的抗衰老又润肺的饮品。这些都是由于秋季环境干燥很容易造成上火、肺热干咳、失眠易怒等现象,所以秋季要多喝水和润肺的汤水。
二、在秋季菜谱方面。要多喝点润肺止咳的粥品,如:莲子百合粥、雪梨粥、银耳粥等润肺止咳的粥品;要多吃滋阴补气的蔬菜,如:莲藕、胡萝卜、山药、南瓜等蔬菜;适当吃酸梅等酸性物质,可强肝木,促消化;不吃辛辣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