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中,何为节,何为气?
一、二十四节气:
古人根据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的规律,把周岁太阳年365.25日分为立春、雨水、惊蛰等24个节气。这些节气先是平分的,平均每个节气是15.22日。后代根据太阳移动的速度,有的规定为14日(如冬至前后),有的规定为16日(夏至前后)。24个节气的名称和顺序如下;
正月:立春、雨水
二月:惊蛰、春分
三月:清明、谷雨
四月:立夏、小满
五月:芒种、夏至
六月:小暑、大暑
七月:立秋、处暑
八月:白露、秋分
九月:寒露、霜降
十月:立冬、小雪
十一月:大雪、冬至
十二月:小寒、大寒
这套节气名最早出现在《淮南子天文训》。惊蛰古名“启蛰”,汉朝避景帝名讳改为“惊蛰”。24节气和月份搭配,但具体日子不是绝对固定年年一致的。因为节气跟着太阳年走,和朔望月没有关系。
二、节气和中气:
节气,代表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的位置。每十五度设一个,共有24个,两个节气间平均差约15天,但因地球绕日速度随距日运近而变化,所以节气間距略有不同。古代天文家以24气分配十二月,在月首的称为“节气”,如立春、清明,在月中的称为“中气”,二者又通称“节气”。
节气的细分和置闰产生过一些关系。由于1个节气加上1个中气的时间大约是30.5天,要大于一个朔望月,所以每月的节气加中气要经上月推迟1至2天,以致推迟到某月就只有节气没有中气,后来就以这个月份置闰。所以古人说“闰月无中气”。阳历每月都有节气和中气,上半年每月6日和21日左右是交节日期,下半年每月8日和23日是交节期。
三、什么是气?
我们看古人是怎样论及“气”的。如:
《文子·守弱篇》中说: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也。
《易·乾卦》中说:同气相求。《系辞》中说“精气为物”。《礼·月令》“孟春之月,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元者,始长大也。《九家易》说其“元者、气之始也。”
气,被古人认为是生养万物的本源之物。春天到来,天地交泰,万物始生并渐壮,那是因为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就是阴阳同气相求,互相吸引相交面生。
一年24节气,其本质是24个“气”的不断接续,使岁月以及其间的万物生生不息而至于永久。本质上24个“气”都是天地之气的合同体,都是同一个“气”不断运转中的某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