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只是在农村包粽子要浸泡糯米,不管在哪里包粽子都得用水把糯米浸泡一下的,这是基本的制作常识。但是本着“刨根问底”的精神,咱们下面就分析一下到底为何要先用水把糯米浸泡一下?
首先这个浸泡可以加快成熟。
大家应该都知道糯米是要比大米难煮熟的,这是因为两者的不同结构的淀粉比例有很大差别而造成的。大米是直链淀粉含量比较高,可以简单的想象为一个链条形状似得螺旋结构,分子量比较低,聚合度也低;而糯米是支链淀粉含量比较高,可以简单的想象为一个比较复杂的树枝似得多分支状结构,分子量比较高,聚合度是大米的5、6倍。
所以糯米粘性大、没那么容易煮熟,需要吸收的水分相对大米也要多出不少,为了保证能够尽快吸收到足够的水分、不用煮的那么久,那么提前浸泡就很有必要了。
防止夹生或者涨破粽子
这个因素同样主要是由糯米的淀粉结构导致的,支链淀粉的多分支状结构就导致了糯米有着能吸收更多水分、膨胀的更大一些的能力。所以如果我们不浸泡糯米,而直接包粽子的话,当开始水煮的时候糯米就会慢慢的吸收大量的水而不断膨胀,这个膨胀程度的体积变化还是很大的,而粽叶本身没有多少弹性可以延展去容纳,有些时候包粽子我们怕漏米还会特别捆比较扎实,这就比较容易“出事”了。
那么不经过浸泡糯米直接包粽子的话,就很容易导致两个结果:要么粽子内的糯米吸水不够导致夹生(捆得太紧),要么就是糯米直接涨破粽叶(捆的没那么紧)。
那么包粽子的糯米浸泡多久最好呢?
端午佳节马上到来,大家觉得什么粽子最好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