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如何计算呢

更新于:2021-09-20 22:58:57 知识问答 万阅读
最佳答案农村老人说:“头伏萝卜,二伏菜”,今年啥时候是头伏?“伏”是怎么计算出来的?伏,从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趴着的意思。在这里是三伏天的简称,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寓意为天气炎热的意思。

农村老人说:“头伏萝卜,二伏菜”,今年啥时候是头伏?“伏”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伏,从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趴着的意思。在这里是三伏天的简称,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寓意为天气炎热的意思。用伏的本意来引申气候,植物因为炎热干旱而蔫了吧唧的,人因为炎热而趴着不想动,故为伏天。同时,伏也有“伏邪”的意思,就是代表风、寒、暑、湿、燥、火六邪中的“暑邪”的含义。总之一句话,伏天代表的就是炎热的意思。

一、三伏天如何计算呢?

刚刚我们也说了,伏有三伏,分别是初伏、中伏和末伏。具体计算方法,要引入天干地支的内容。古代没有现在的计时方法,采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总称,用天干和地支配合来表达年月日。

结合天干地支,可以确定三伏天的时间,具体可以记住一个公式:“夏至三庚数头伏,立秋一庚是末伏,头伏、末伏各十天,中间都是属中伏”。中伏有可能10天或者20天,具体差别就看夏至五庚在立秋前还是后,如果五庚立秋前,那么中伏就有20天,否则中伏为10天。根据这一方法,今年7月12日入伏,后续相信大家都会计算了,7月12日~21日初伏,7月22日~8月10日中伏,8月11日~8月20日末伏,共有40天。

二、三伏天的农事安排——“头伏萝卜,二伏菜”

对于农民而言,最为重要的进行农业生产了,无论是24节气,还是三伏天的确定,都是用来指导农事安排的。为了更加精确地知道,何时该干何事,老一辈农民在对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很多农村俗语、谚语,用简短通俗的、农民可以听得懂的话,表达和预测农事活动。“头伏萝卜,二伏菜”就是其中之一。

这句话的字面含义很简单,在头伏的时候要种植萝卜,等到了二伏的时候要种植大白菜。这句俗语主要流传于北方地区,萝卜和白菜都是北方地区最重要的蔬菜,尤其在过冬之前都要储备大量的蔬菜,以维持家庭冬天的需求。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种植,主要考虑萝卜和白菜的收获季节,要保证在过冬之前可以成熟;二来以前都靠露天种植,农家肥的效果较慢,种植的周期也更长。但是,现在的种植技术更加先进,肥料的效果也更快,种植的时间也有所推迟,大多都在立秋之后种植。实际上,这句俗语既有指导农事的含义,更有提醒我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综上所述,所谓伏天,就是炎热的含义,想想作物都晒弯了腰,人都热得不想动。三伏天分三个阶段,中伏最热,今年7月12日入伏,共40天。作为指导农事活动,有“头伏萝卜,二伏菜”的俗语,既让我们及时种植,也向我们传递农业生产要提前规划和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