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便便一般都是黄色的?
医师诊病,常常要询问:“近来大便如何?颜色怎样?”这些问题似乎无关紧要,然而对医师的正确诊断确很重要的。因为大便的形状、颜色与一个大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
大便是我们身体新陈代谢主要的一个排泄途径,因为我们身体每天都会产生一些代谢废物,其中胆红素也是其中的一项代谢废物。大多数的胆红素主要是由于红细胞衰老以后所产生的,也有少量的胆红素是由于肌红蛋白过氧化物酶等遭到了破坏所分解出来的。代谢出来的胆红素会通过血液循环送到我们的肝脏内。通过肝脏一系列的再加工它就会变成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会被储存在胆囊中,当我们在吃饭的时候胆囊分泌出胆汁,胆汁中就存在这种物质,它会跟随我们所吃的食物一同进入小肠进行吸收。最终它会与我们身体所产生的大便混合在一起然后排泄出来。胆红素它的颜色本身就是橙黄色的,所以我们人的大便颜色主要就是胆红素的颜色,所以会表现为黄褐色。
健康人粪便中含有粪胆素,其颜色应为黄色至棕黄色,质软,呈柱状,便外附有一层石蜡样的光泽,气味臭。婴儿期粪便呈金黄色,质地较软。然而,一旦消化道发生病症,大便颜色就会随之剧变。假如你在大便中发现以下几种异样颜色,务请警觉,速去医院诊治。
黑色:粪便中含血,一般3、7毫升的出血可使粪便潜血反应呈阳性,20、30毫升的出血可使粪便呈黑色,100毫升的出血可使粪便柏油色,这种症状由上消化道出血所致,多是食道、胃及十二指肠的炎症、损伤,血管病变、肿瘤等。当急性大出血时,也可见暗红色血便或紫红色血块。口腔及呼吸道出血被吞咽后,或进食大量动物血,动物肝脏及瘦肉,也可出现柏油色便或黑褐色便。
鲜红色:肉眼可见的鲜血或血块称显性出血,多数病变在肛门直肠,属于下消化道病变。鲜红色的滴血、喷血,粪便带血或手纸带血,见于痔、肛裂、肛痪、育肠息肉及肛门直肠损伤等。
粘液脓血色:多见肠道下段有炎症,如细菌性痢疾、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或溃疡性肠炎,这些病人的大便常会含有粘液、少量的脓和血,同时伴有腹痛、腹泻。直肠癌初期大便带血,色鲜红或暗红,伴有粘液。中期粪便带有脓血粘液,臭秽异常。
黄色和绿色:小儿秋季腹泻、中毒性消化不良时的粪便可缺少臭味,排出消化不良时的奶块使粪便变黄,像蛋花汤一样。有时这类患者的粪便,还含有未被分解的胆绿素,因而又呈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