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又是如何度过一个个夜晚的呢

更新于:2021-10-12 13:11:28 知识问答 万阅读
最佳答案没看到乾隆皇帝都被迫六下江南吗?可见大权在握如他,都拿这规矩没办法,更别提清朝的其他皇帝了。 为何会有如此奇怪的规定在我们的印象里,皇帝那是大权独揽的存在,尤其是清朝的皇

没看到乾隆皇帝都被迫六下江南吗?可见大权在握如他,都拿这规矩没办法,更别提清朝的其他皇帝了。

为何会有如此奇怪的规定

在我们的印象里,皇帝那是大权独揽的存在,尤其是清朝的皇帝,权利更是大的没边了,那些大臣只有俯首听命的份。

皇帝坐拥后宫三千佳丽,每天想和哪个嫔妃过夜,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本来确实如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后宫都是皇帝的乐园,在这里皇帝可以无拘无束。比如和谁过夜这种事,只要皇帝愿意,怎么来都可以。

但是,我们知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皇帝多了,总会有几个奇葩。清朝皇帝在夜生活上之所以会如此不自在,全怪明朝的嘉靖皇帝。

肯定有人会纳闷,他一个明朝皇帝怎么能管到清朝去了?这主要是因为清朝的侍寝制度是照搬了明朝的。

其实不光侍寝制度,清朝建立后的很多制度都是照搬明朝的,最多是在其基础上根据满人的习惯稍微改改就完事了。

这也好理解,毕竟在清朝立国前,满人都是过着游牧生活,其各种制度十分原始野蛮。入主中原建立清朝根本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因此,清朝建立后,由于缺乏各种相应的制度,只能照搬明朝的。于是这侍寝制度也被一起照搬过来了。

那么,嘉靖皇帝又为何要定下如此不通情理的规矩呢?毕竟,如果按他这套来,后宫佳丽三千又有何意义?

这嘉靖皇帝,在明朝历代皇帝中,绝对算第一有性格的。此人有两点很出名:其一是特别聪明。长期不上朝,却能把朝臣管得服服帖帖的;其二是沉迷炼丹,总想寻求那虚无的长生之道。

而一切的起因就是在这炼丹上。嘉靖皇帝因为经常炼丹,长期需要一些稀奇古怪的材料。其中有一物,就是清晨的露珠,而且需求量还很大。

露珠这东西,一个花园里也不一定能收集到多少,为了收集到满足嘉靖皇帝需要的量,往往要翻遍宫中的大小花园,而且还限时,一旦手脚慢了,这露珠就不是清晨的了。

这就导致收集露珠的人,每天要花大量的精力和体力在这件事上。然而,被派去做这件事情的人,却是一群小宫女。

这种事情,一天两天也就罢了,经年累月下来,这些小宫女可受不了了,她们决定反抗,于是便发生了“壬寅宫变”。

一日,趁着嘉靖皇帝睡着了,这群小宫女一拥而上,控制住嘉靖皇帝的手脚,然后用绳子勒他的脖子。

本来一切都很顺利,大概是由于紧张或者其他原因,绳子竟然被打成死结,嘉靖皇帝才得以逃过一劫。

此事使得嘉靖皇帝意识到,宫中这些女子虽然看上去人畜无害、手无缚鸡之力,但是依然可以威胁到自己的安全。于是他制定了一些列规定来防范类似事情的发生,其中就有一条是皇帝只能和皇后过夜。

毕竟,皇后的选拔那是严格到苛刻的,皇后多半是贤良淑婉的大家闺秀,而且皇后和皇帝的利益是高度捆绑的,因此,和皇后过夜应该是安全的。

后来到了清朝,这一规矩便被继承下来。由于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因此包括康熙、雍正、乾隆等在内的后代皇帝都无力更改。

那么,皇帝又是如何度过一个个夜晚的呢?

虽然清朝皇帝只能和皇后过夜,但是并不表示其他嫔妃就没机会了,侍寝还是可以的,只不过增加了大量限制,而且不许留下来过夜罢了。

每天,皇帝在吃完晚饭后,就到了激动人心的翻牌子环节。这时候,会有太监端上来一堆牌子,十几个到几十个不等,每个牌子上都写有嫔妃的名字。

如果遇到皇帝不熟的妃子,太监还会提供妃子的画像和简单的介绍,一旦皇帝决定宠信哪位妃子,就将写有其名字的那块牌子翻过来。

太监一看就明白皇帝的意思,赶紧拿起牌子出去,交给另一位太监,然后自己继续回去服侍皇帝。

而这位拿到牌子的太监,则负责通知被选中的妃子,并将其带到皇帝寝宫附近的屋子里。在这里,妃子要脱掉所有衣物,然后用被子将自己裹起来,再由太监背到皇帝的床上。

而接下来的发展,也和人们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皇帝可没那么多废话,怎么快怎么来。你还别怪皇帝太猴急,主要是根据规定,他只有大约半小时的时间。所以说,清宫剧里的那些情节都是骗人的。

而时间一到,屋外便会有太监提醒皇帝,到点了,赶紧收工吧。等皇帝这边给了答复,太监再将妃子给背出去。真的是怎么来就怎么走,不带走一丝云彩。

随后,总管太监会询问皇帝留不留孩子,如果皇帝说不留,那么宫中有的是办法让孩子没了。就算后来该妃子产下孩子,皇家也不会承认。

如果皇帝说留,那么当晚的事情将记录在册,以便妃子生下皇子时进行核对。

而最后,当然该皇后登场了,毕竟皇帝只能和她过夜。

而如果皇帝真的想和某个妃子过夜,也不是不可能,但是要经过皇后的批准,在后宫皇后的权利最大 ,就连皇帝都要让着皇后一些。因此,此类事情极少发生。

清朝如此规定,又有哪些好处呢?

首先,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皇帝的安全。

而皇帝后宫佳丽虽然没有三千,但是也是人数众多,虽然这些嫔妃都经过层层审核,但是也无法保证万无一失,万一有人有异心,那么皇帝就危险了。

让妃子脱光衣物,用被子裹着,是为了防止其携带利器。

限制活动时间只有半小时,是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时间长了皇帝有可能疲乏,这样就会给人可乘之机。

太监提醒时间,其实最重要的不是催促皇帝,而是为了得到皇帝的答复,以便确认皇帝没出事。如果皇帝一直不答复,那么过一会可能就是一大群侍卫冲进屋里了。

不让皇帝和妃子过夜,则是担心皇帝皇帝熟睡后遭遇不测。

至于皇后,前面解释了,她是宫中最令人放心的一个人,所以皇帝可以安心和她过夜。

其次,避免皇帝无心处理朝政。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因为皇帝沉迷酒色,无心处理朝政而亡国的例子数不胜数。远的有商朝的殷纣王,近的则有明朝的天启帝朱由校,正是他败光了明朝的最后一点机会,崇祯皇帝才会无力回天的。

而到了清朝,由于满人人少,加上各地“反清复明”的活动频繁,皇帝有大量政务要处理,容不得有一丝松懈,否则随时可能亡国。

于是他们积极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想尽一切办法避免皇帝沉迷酒色。就连选妃子都基本不会选那些太好看的,而在侍寝上则控制得更加严格。

前面提到过,妃子侍寝只有大约半小时时间。其实这个时间完全可以延长一些,之所以设置得这么短,就是为了避免皇帝沉迷进去,只能匆匆完事。

其实说白了,侍寝这事,不是为了让皇帝开心,而是为了皇族血脉的延续罢了。至于皇帝的感受,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中。

加上清朝的开国初期的几位皇帝都是工作狂,对此根本没有意见,于是他们的那些后世子孙,只能捏着鼻子认命了,毕竟那时候讲究“祖宗之法不可变”。

不过这主意还真有些用,清朝的皇帝们大多很勤勉,只可惜在他们墨守陈规的时候,时代在变化,老祖宗的智慧已经无法应对当时的情况了。

最后,维护皇后的地位。

皇后乃后宫之主,在后宫中,皇后的话就是圣旨。

为了维护皇后的权威,清朝的皇帝们确实做了一番努力。比如,在后宫里,皇后的话皇帝不能随便推翻。有时候甚至皇帝都要听皇后的。

当然,这其中做样子的行为居多。而更直接的就是独占皇帝的权利。毕竟,皇后的权势其实还是来自于皇帝的,皇后能独霸皇帝便是一种最直接的宣示其权势的方法。

这里所谓的独霸,不是不让其他妃子侍寝,而是皇帝只能在皇后那过夜。

而且,前面提到的翻牌子那段,其实端给皇帝的牌子有哪些,都是由皇后决定的。这样才能避免一些有野心的妃子在后宫争宠,这些妃子想要被皇帝宠幸,首先要讨好皇后。

这样一番操作下来,皇后在后宫的地位自然无人可以动摇了。而后宫的关系自然也就和睦了。

至于清宫剧里看到的那些情节,其实是过度夸张的。

针对这不近人情的规定,皇帝们又有哪些变通之法呢?

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道理即使放在皇帝身上一样适用。

虽然祖宗之法不可变,但是只要找到漏洞,总能变通的。皇帝们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其一,找各种理由住在别宫。

比如畅春园、圆明园这种地方,都能算别宫,由于清朝的侍寝规则针对的是皇宫中,于是别宫则成了例外。

康熙皇帝就长期住在畅春园,难道真的是他多么喜欢里面的景色?还不是为了那份自由,至于晚上怎么过夜,还不是他说了算,毕竟这地方可不算后宫了,皇后也管不着。

其二,找各种理由出游。

这里主要指的是下江南。说道下江南,我们一定会想到乾隆皇帝,这位皇帝的权利欲极强,最不愿意被条条框框所束缚。

奈何“祖宗之法不可违”,于是他干脆隔段时间就下江南一次,一辈子总共六次下江南。每次的时间极长。

这旅途中居无定所,自然是宫中的各种规矩都暂时废除了,那么过夜还不是想和谁过都行。

这也许就是他六下江南的真正原因。

可惜自乾隆皇帝以后,清朝由盛转衰,后面那些皇帝再也没机会享受这一份自由了。

总结

清朝规定皇帝只能和皇后过夜,虽然是照搬明朝的规矩。

但是其出发点还是为了确保大清江山永固,这么做不仅保证了皇帝的安全,还避免了皇帝耽误政事,同时也保证了皇后在后宫的地位,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不过作为皇帝而言,这样的日子其实是苦不堪言的,所以康熙、乾隆等皇帝才会想办法进行变通。

在得知了清朝皇帝的不自由之后,如果让你去清朝当皇帝,你会愿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