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难时刻见真情,这句话在疫情中随处都能体现出来。当全球疫情日益严峻之时,宅心仁厚的中国人民还未完全摆脱疫情困扰,抽出手来把自已原本也很紧缺的抗疫物质无私的捐献给急需的国家。
尽管当初我国新冠肺炎发作时,某些国家借此大作文章,虚情假意、寻衅滋事、借机煽动,唯恐天下不乱。当灾难降临到他们头上时,中国人民不是坐视不管,更是不计前嫌,积极的捐资捐物、送医疗队、送抗疫技术,处处彰显大国情怀。
当我们在千方百计援助他国之时,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部分粮食出口国传出限制出口的消息。这就很明显是针对我国粮食进口大国而来,也暴露出他们危难之时的真面目。

我国的粮食安全再次敲响警钟
农民做为粮食的生产者,在经济社会大潮中,对于粮食的生产已经失去过去的热情,“没钱花”似乎比“没饭吃”更重要。
毁田建园,粮食生产转型为经济种植。农业与经济接轨,啥挣钱种啥,昔日的良田大面积种植经济林、绿化苗圃、果园。以我所生活的村庄为例:全村人员1200多人,人均可耕地0.96亩,其中70%的可耕地流转种植绿化树、20%的可耕地自家种植果树、仅有10%的碎片地种粮食,据统计今年的小麦种植面积100多亩,丰收后总产量超不过5万斤(没有水利条件)。全村口粮每年约36万斤,目前的存粮大部分不足,一半以上的农民买粮生活。
假如这次疫情造成全球粮食紧缺,作为农民大家有何想法?当用钱买不到粮的时候,大家怎么办?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调控粮食生产与经济效益间的别扭,让我们共同守住饭碗,保证在任何时候都不愁吃。

农民的粮食贮存方法
农民贮存粮食的方法也是跟着时代节奏一路改进创新来的。
在改革开放前,农民手中的粮食是根本无需贮存的。分到手的粮食吃不到半年,也从没有人想过它发霉,不用等到发霉都又到田里了。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粮食生产大翻身,农村家家有余粮,家家都存粮。汽油铁桶、瓦缸、大木柜,发展到后来的用红砖砌成粮食窖存粮。这些贮存方法最大的缺点是每年都要重新凉晒,否定会出虫发霉。一度流行的“粮虫净”虽有一定作用,但其有化学毒性,污染粮食,没几年就被淘汰了。

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密封贮存法:也是目前大家还在用的方法,用镀锌铁皮制成的“粮食包”非常实用。贮粮前先用大棚塑料布(筒子)一头用绳挷紧,倒入粮食后另一头同样用绳挷紧,然后封口密闭。这样的贮藏方法五、六年不用凉晒也不会出虫发霉,还能防止耗子破坏。
不过现在这些铁皮“粮食包”却已经闲置了,也有人家当作废品卖了,但愿这场疫情后大家能真正重视粮食,重新让这些“粮食包”装得满满的。家有粮、心不慌,让我们共同携手保证粮食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安全。#中国粮仓库存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