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伤肝”,这话几乎人人都知道,至于酒是怎样伤肝的,大部分人却不明就里。由于肝脏具有很强的再生和修复能力,偶尔喝酒可能对肝脏的影响不大,也并不会出现临床症状。
但是如果长期大量饮酒,体内又缺少乙醛脱氢酶或者乙醛脱氢酶的含量不足,很容易导致饮酒后出现头晕目眩、面红耳赤的症状,还容易导致酒精性肝病。

长期饮酒的人,出现肝损伤会有哪些症状?
酒精进入人体后,需要肝脏进行分解,长期大量的饮酒会加重肝脏工作负担,酒精本身也会刺激肝脏,影响其解毒功能。长期下去,会出现一系列肝损伤的症状:
1、黄疸
肝功能出现异常,导致血液中的胆红素过度堆积,无法正常排出,导致皮肤、眼睛发黄,出现黄疸的症状。
2、腹泻
腹泻除了与胃肠道有关系,还可能是肝脏异常引起的,临床上将这种腹泻称为“肝源性腹泻”,长期大量饮酒且经常腹泻,经治疗依然不见好转,需要引起重视,可能是肝脏的问题。

3、皮肤发痒
肝脏的解毒和代谢共受影响,为了保障内环境平衡会不断产生胆汁,胆汁积聚太多诱发皮肤瘙痒的症状。
4、淤血
肝脏具有收集凝血因子相关蛋白质的功能,一旦肝脏出现损伤,肝功能异常,会影响到人体的凝血功能,凝血因子的数量受影响,引发淤血甚至出血。
5、疲劳乏力
胆汁具有消化、储藏糖原等作用,而胆汁是由肝脏分泌,肝功能受损,人体的糖代谢以及储存糖原的能力下降,容易出现疲劳乏力、嗜睡、精神萎靡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