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谈到不生痰与祛痰、化痰,我认为这是治疗疾病的两个方面,治标和治本。
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不生痰,自然无需化痰。

那么痰是如何产生的呢?
《明医杂著》云“痰者,病名也,人之一身,气血清顺,则津液流通,何痰之有。唯气血浊逆,则津液不清,熏蒸成聚而变为痰焉”。
意思是说气血流通顺畅,则不生痰,气血混浊,则痰生。
那么气血为什么会混浊呢?
肺为娇脏,位于五脏之顶,故又称华盖,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
肺主一身之气,当感受外邪,或风寒,或风热等原因,早成气的流通失调。这是生痰的一个因素。

脾主运化,统血。当脾的功能出血问题时,统摄血液的能力就会减弱,运化津液失司,津液失去固摄,自然聚而生痰。

了解了基本原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得到印证,当感冒或者肺炎出现时,咳嗽、咳痰是第一症状,此时是因为肺收到侵袭,功能失常。当脾虚湿盛的时候,会出现痰湿困脾,造成便溏,食少,纳呆,等痰生于内的症状。
肺喜润而恶燥,脾喜燥而恶湿。我们生活中,注意调理脾胃的功能,就能避免痰的形成,从而达到不生痰的目的,如何生痰之后,给予清肺润燥,祛散表邪,健脾除湿等中药治疗,就可达到化痰,祛痰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