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分娩对于每个女人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经历,除了孕期以及分娩时的不适、煎熬以及痛苦,还有产后的恢复期,比如坐月子也是一个非常“麻烦”的时期。
由于刚生完宝宝的缘故,宝妈子宫里时常会有恶露不断流出,待恶露排尽也会长达一个月左右,在这期间一不小心还会引起伤口感染,从而引发一些让宝妈们头疼的问题。
01
关于恶露的一些知识科普,妈妈们要知道。
1. 何为产后恶露?
现在很多妈妈对于产后恶露的认识还是有点模糊,产后恶露是指随子宫蜕膜脱落,含有血液分泌物经阴道排出,称为恶露,是产妇在产褥期的生理性变化。
2. 恶露排干净需要的时间:
不同体质的妈妈时间不同,正常情况下,一般在产后3个星期左右,恶露就会彻底排干净,总量约为500-1000ML。有些身体虚弱的宝妈可能要持续到6周左右,但最长也不能超过6周,如果过了6周以后,还是有恶露排出,说明宝妈已经出现产后恶露排不尽的问题。
正常恶露是带有血腥味的,没有臭味,颜色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但是一直排出不断,则称之为产后恶露不尽。这种情况建议去医院检查,并且在专业医生的建议下进行治疗。
3. 恶露不尽的情况:
临床上常出现产妇恶露不尽的情况,医学上是指产后6周恶露未净或伴有不规律子宫出血。
这种情况与顺产和剖宫产没有多大的关系,反而与产妇产后休养好坏、是否母乳喂养有关。产后恶露延长会导致局部和全身感染,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
4. 恶露变化分三个阶段:
恶露的排出,一共要经历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恶露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一阶段是在产后的3-6天,由于恶露内血液成分较多,故呈红色,称为血性恶露;
第二阶段为产后7-14天,由于此期间恶露中所含血液量较少,主要成分为坏死蜕膜组织和粘液,故呈粉红色,称为浆液性恶露;
第三阶段为产后2-3周,恶露内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皮细胞及部分蜕膜组织,呈白色,称为白色恶露。
5. 如何分辨不良恶露?
护垫更换太频繁:正常的恶露在产后一天之内,流量会达到最多,建议1小时就可以更换一次护垫,若以此频率替换,其实恶露量大约只占护垫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面积。不过,如果在1小时之内,恶露几乎沾满整块护垫,且须更换2~3次以上,或是流量超过500毫升。宝妈就要主动向医生反应,因为这有可能是产后大出血的征兆。
恶露伴随异味:血块其实是培养细菌的温床。如果生产之后,血块及胎膜组织没有尽速排出体内,反而继续堆积在子宫内,就会引起细菌感染,使恶露产生恶臭味。
下腹疼痛或发烧:有些产后妈妈会因为子宫内膜发炎而引起发烧现象,也就是俗称的产褥热。医生指出,孕妇在生产的时候,若破水太久,很容易造成子宫感染。一旦子宫遭受感染,除了会使恶露变成深红色及产生恶臭之外,产妇还会出现发烧或下腹疼痛等现象。
6. 恶露,可以判断子宫的恢复情况
医生介绍,生产后的3~4天之内,从阴道流出的恶露会呈现鲜红色,过几天之后,会慢慢转变为棕红色或粉红色,大约10天后,恶露就会变成棕黄色或乳黄色。
一般情况,恶露将会维持到产后第3周才会结束。有些妈妈过了产后第10天,会偶尔参杂一点鲜红色的恶露,但如果流量不多的话,其实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不需太担心。
有些恶露要注意,产后产褥感染一般会引起子宫炎症,此时产妇会出现恶露增多且恶臭,并伴随下腹疼痛等症状,这种需及时送医救治。因此月子期间学会观察恶露变化,便能知晓子宫恢复状态。
对于恶露不尽,很多宝妈都困扰不已,为此感到很苦恼,那么产后宝妈坐月子的时候,遇到恶露总是排不尽的情况,究竟该怎么办呢?其实只要掌握这几招,就能轻松排干净哦~
02
产后想要尽快排出恶露,产妇应该怎么做呢?
1. 饮食上调理:临床上,医生会建议妈妈们多摄入一些活血补血的食物帮助尽快排出恶露,比如:
益母草:适当服用益母草制剂,有助于子宫收缩、促进子宫恢复、减少恶露排出量、缩短恶露排出时间的作用。
红糖:红糖有补血益血的功效,可以促进恶露不尽的产妇尽快化淤,排尽恶露。
活血化瘀药:产后可以服用五加生化胶囊,新生化颗粒等这一类的活血化瘀药物。但要注意的是产后服药期间要注意卧床休息,以后可以适当下床活动,避免长久卧床,以免引起子宫后位。
消炎药:产后口服消炎药如阿莫西林等对恶露不绝有很大的帮助,活血化瘀,促进恶露的排尽。
2. 多休息,注意下床走动
产后排出恶露,多休息是很重要的,如果休息不好的话,可能会导致恶露很长一段时间都排不干净,一直都有一点。
宝妈们在经历了分娩这一过程后,体力消耗大导致身体虚弱,应当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让精神和体力得到恢复,产后需要多休息,却并非是要一动不动,但待体力恢复之后,产妇一定要进行适当的活动。
产后几个小时以后,就要及时下地走动,即使在月子里也不要一直躺在床上,经常下地活动活动,适度的运动不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有利于伤口的愈合,促进子宫收缩和恶露排出,从而减少伤口被感染的几率。
同时,还可以促进宝妈的消化功能和肠蠕动,使大小便通畅。当然,要注意的是,宝妈在月子期间的运动量也要适宜,否则会很容易影响伤口的恢复。
3. 母乳喂养
坚持母乳喂养,哺乳可以有利于恶露的排出,孩子吃奶时,吸吮乳头,会引起新妈妈子宫反射性收缩。这种反射性子宫收缩有利于子宫腔内恶露排出,对于身体的恢复是极为有利的。
4. 产后想要及时排出恶露,睡觉的姿势也要注意
月子期间,宝妈最好采用侧卧睡觉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对于盆骨的压力相对来说是比较小的,可以促进体内恶露的排出。
尽量避免仰卧尤其是蜷起腿缩成一团的姿势睡觉,这样的姿势不利于体内恶露的排出。如果在分娩的时候有撕裂和侧切的宝妈,那么侧卧的方向要和伤口的方向相反。
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压迫到伤口,尽早让伤口得到愈合,而且还有利于改善伤口的血液循环,待伤口愈合后,对恶露的排出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5. 注意私处的卫生
私密处对于每个女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部位,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增生细菌,致使恶露浸泡伤口。
加上产后宝妈的抵抗力下降,如果这时再不注意私处的卫生,很容易造成感染引发各种妇科问题,并且还会导致恶露不尽,最后痛苦的还是宝妈自己。
6. 避免性行为
产妇在排恶露时期最忌讳的就是发生性行为,所以在排恶露时期最好是不要发生性行为,若是在这时期发生性行为,是很有可能会造成产妇宫内感染的。
所以,在排净恶露的这段时间还是需要戒欲的,在产后未满50天是绝对禁止发生性行为的。
另外,产妇在排恶露这段时间一般阴部比较敏感,所以垫纸的质地要柔软,还要注意消毒,可以选择医院给开的消毒药水清洗外阴部,经常换月经垫和内裤,防止发生感染。
7. 适当锻炼
有研究显示对产妇进行体操配乐训练,产后体操锻炼可帮助产妇骨盆和腰部肌肉群及韧带的功能恢复,从而促进子宫尽快入盆,缩短恶露持续时间。所以,如果身体允许的话,是可以适当锻炼的,这样能促进恶露的排出,也能更好的帮助身体恢复。
总结:总之,产后血性恶露时间受产妇的体质、年龄、分娩方式、睡眠时间、饮食、产后康复治疗和体操锻炼等多方面的影响。
新妈妈应该在产后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等,积极参与康复治疗、配合适量体操运动,减少产后血性恶露的时间,提高产后保健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