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栀子的用药区别

更新于:2021-12-18 05:01:36 知识问答 万阅读
最佳答案黄栀子是主产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的一味常用药材,他作用效果比较明确,使用历史也比较悠久,《神农本草经》都有记载。由于黄栀子入药部位是果实,外面是果皮、里面是种子,打碎煮水比

黄栀子是主产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的一味常用药材,他作用效果比较明确,使用历史也比较悠久,《神农本草经》都有记载。由于黄栀子入药部位是果实,外面是果皮、里面是种子,打碎煮水比泡茶更容易溶出有效成分。

一、黄栀子的使用历史:

1、东汉末年,《神农本草经》对黄栀子的记载:“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疮齄鼻,白癞赤癞疮疡。”

2、《本草正》:“栀子,若用佐使,治有不同:加茵陈除湿热黄疸,加豆豉除心火烦躁,加厚朴、枳实可除烦满,加生姜、陈皮可除呕秽,同元胡破热滞瘀血腹痛。”

二、黄栀子现代药理研究:

1、有利胆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降低血中胆红素,并能促进血液中胆红素迅速排泄。

2、有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3、有解热、镇痛、镇静、降压及止血作用。

三、中医认为黄栀子应用的地方有:

1、热病心烦:黄栀子苦寒清降,能清泻三焦火邪、泻心火而除烦,为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可与淡豆豉同用,如栀子豉汤(《伤寒论》);若配黄芩、黄连、黄柏等,可用治热病火毒炽盛,三焦俱热而见高热烦躁、神昏乱语者,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2、湿热黄疸:黄栀子有清利下焦肝胆湿热之功效,可用治肝胆湿热郁蒸之黄疸,常配茵陈、大黄等药用,如茵陈蒿汤(《伤寒论》),或配黄柏用,如栀子柏皮汤(《金匮要略》)。

3、血热出血或吐血:黄栀子清热凉血,可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证,常配白茅根、大黄、侧柏叶等药用,如十灰散(《十药神书》);黄栀子若配黄芩、黄连、黄柏用,可治三焦火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4、血淋涩痛:黄栀子善清利下焦湿热而通淋,清热凉血以止血,故可治血淋涩痛或热淋证,常配木通、车前子、滑石等药用,如八正散(《和剂局方》)。

5、目赤肿痛:黄栀子清泻三焦热邪,可治肝胆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常配大黄用,如栀子汤(《圣济总录》)。

6、火毒疮疡:黄栀子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可用治火毒疮疡、红肿热痛者,常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用;或配白芷以助消肿,如缩毒散(《普济方》)。

四、黄栀子的用药区别:

栀子入药,除果实全体入药外,还有果皮、种子分开用者。栀子皮(果皮)偏于达表而去肌肤之热;栀子仁(种子)偏于走里而清内热。生栀子走气分而泻火,焦栀子入血分而凉血止血。

五、黄栀子使用注意:

黄栀子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不宜用。孕妇慎用。

由于黄栀子的性状特征,不太适合泡茶喝,可以煮水喝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