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意识到血脂增高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所以血脂检查是在医院体检的时候最常见的血液检查之一。血脂其实就是血液中的脂质成分,目前临床上检测的血脂至少包括有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有些更详细的检查还包括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脂质a等。血脂检查是指导我们临床用药的重要参考。那高血脂有什么危害?什么时候应该用药?什么时候可以饮食调理?为什么有时候血脂正常了还要继续服药?我们来了解一下。
1、高血脂危害
高血脂会增加血液粘稠度,不论是胆固醇还是甘油三酯,都是脑梗、冠心病、周围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目前研究认为它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过高的胆固醇会破坏血管内膜,使血管内膜通透性增加,胆固醇渗透到血管壁,在血管壁内沉积,同时诱发炎症反应,因此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而且粥样硬化斑块不是局限在某一出,这种改变会在全身多处器官的动脉表现出来。甘油三酯升高还有一个独特的危险,就是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一般要甘油三酯比较高才有这个风险,比如大于5.6mmol/l。
2、什么时候应该用药?
血脂检查报告里面有好几项,每一项的意义不一样,需要进行药物干预的临界值也不一样,我们分开讲一下。
(1)甘油三酯:按照化验单的参考值,甘油三酯应该低于1.7mmol/l。如果甘油三酯在1.7~2.3mmol/l,算是临界升高,不需要药物干预;如果甘油三酯在2.3~5.6mmol/l之间,可以诊断为高甘油三酯血症,在饮食、运动等非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结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否升高,可以考虑使用他汀类药物,即能降胆固醇,也能降甘油三酯;如果甘油三酯超过5.6mmol/l,前面说过有诱发急性胰腺炎的风险,应该使用贝特类药物如非诺贝特等,这是降甘油三酯效果比较好的。
(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人合适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该低于3.4mmol/l,如果高于4.1mmol/l就可以诊断高脂血症了。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对血管的危害大,所以应该更加重视,而且通过饮食、运动的方法控制效果相对不如甘油三酯效果好。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4.9mmol/l时,就该考虑使用药物控制了,他汀类药物可作为首选。
(3)总胆固醇:理想的情况下,总胆固醇应该低于5.2mmol/l,如果胆固醇高于7.2mmol/l,就算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了,应该使用药物控制。
(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千万不要认为胆固醇都是坏的,即使被认为是“罪魁祸首”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是身体所必须的,并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一种能够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胆固醇,是“血管垃圾”的清洁工,所以如果检查发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了,应该高兴。遗憾的是,如果发现它降低了,并没有特异性药物可以提高它,虽说他汀类药物是可以在一定程度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但毕竟不是他汀的主要功能,是附带送的,效果有限。
3、为什么血脂正常了还要吃药?
上面提到的这些情况比较容易理解,血就是血脂高了,需要控制,稍增高一点的,可以靠饮食、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来改善,高过一定程度需要用药。然而,常常有些患者会发现,自己的血脂已经正常了,甚至比“正常值”还低不少,医生还让他吃降脂药,感到很疑惑,难道被骗啦?我们来揭秘一下,有那么几种情况。
(1)每个人的降脂目标不一样:前面提到的这些血脂的标准,是针对于那些没有任何危险因素、没有基础疾病的人。而对于有危险因素或者基础疾病的患者来说,那就要另当别论了。我们常常根据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风险来划分。哪些疾病算ASCVD呢?我们平常见的最多的冠心病、脑梗死、周围血管闭塞狭窄就是这一类疾病。对于已经患有这些疾病的患者,我们把它划分为极高危患者,根据研究设定低密度脂蛋白的目标值为1.8mmol/l,显然低于正常值(3.4mmol/l),所以即使低密度脂蛋白“正常”了,也需要继续服药。同样的道理,我们把那一些有ASCVD高危因素的患者,比如有高血压、吸烟、血糖异常、肥胖、家族遗传史等,低密度脂蛋白要控制在2.6mmol/l以下。
(2)胆固醇代谢的特点:人体的胆固醇,只有25%是通过食吸收的,75%是自身合成的,所以如果控制饮食就能控制那25%。而对于胆固醇比较高的人,或者要求降得比较低的患者,光靠饮食控制就不够了,药一停,胆固醇还要再高上去。
(3)家族性高脂血症:这属于单基因遗传病,比方说一个家庭里面好几个都是高脂血症,即使饮食什么很健康,血脂就是高,这些人群也只能长期服药。
总结,高血脂对人体危害大,主要体现在对全身血管的破坏。控制血脂的方法有饮食、运动、药物等,有时药物不得不用,并且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些人即使血脂检查正常了,还需要继续服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