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台湾的时候,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个幼儿园小盆友被诊断出了1型糖尿病,要天天打针,他很后悔,很自责,有一天,他扑闪着眼中的泪水对妈妈说,“妈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将糖果藏起来,偷偷一个人吃了,那我以后是不是可以不用再打针了。。。” 妈妈一把抱住他,哭了。
真是闻者惊心,听者落泪...
糖果:这个锅我不背......
那,究竟是不是因为糖吃太多了,才会得糖尿病?
这个问题,就要从糖尿病的病因开始说起了。
糖尿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1型糖尿病,好发于40岁以下人群,主要发生在小盆友身上
2型糖尿病,好发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身上
今天我们先来说说1型糖尿病,这个疾病发病相当急,通常只有几周到几个月的时间,糖尿病的相关症状就会一一出现。
事情是这样的...
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就是一种保护自己不受外界物种入侵的机制,简单来讲,就相当于体内的一支军队好了,这支军队非常骁勇善战,且听我慢慢道来。
正常情况下,当一个不属于人体的异物不小心进来的时候,比如细菌,身体就发出警报 “wuli wuli wuli wuli......有一个外星人入侵地球,哔哔哔哔哔哔哔...” 于是,这群士兵就群起而攻之... 妈蛋,本大爷的地盘你都敢来捣蛋,好好活着不好么?
细菌口吐白沫,卒。
突然有一天,身体哔哔哔又发出警报,“报告长官,我发现胰腺里有一群β细胞入侵,请求支援!请求支援!请求支援!”
长官一声吼,“反了反了,宝宝的胰腺你们都赶动,速速下去给我消灭它们!!!” 士兵们就蹬蹬蹬蹬下去,对这些β细胞一通乱打。
β细胞,卒。
翌日,当小兵们欢呼雀跃地回去邀功的时候,看到长官一个人默默地蹲在角落,意志消沉...
“喵的打错了,β细胞是我们自己人啊...”
β细胞是个什么鬼呢?
正常情况下,当血液中的糖分含量上升的时候,胰腺中的β细胞就会监测到这个讯息,于是,就会释放一种叫做胰岛素的东西,胰岛素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血糖就恢复正常。
可是,现在β细胞都已经死了啊...
所以任凭血糖上升得多高,胰腺都感觉不到了,当然也没有办法分泌可以降低血糖的物质... 所以,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就越来越高,慢慢开始损害周围的组织,1型糖尿病就产生了。
所以根本和吃下去的糖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呀,同学们。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这场战役是谁指挥错了,还是哪里出了问题呢?那就不得而知了科科科... 祭出医学教科书上最常见的词:病因不明。
关于2型糖尿病和糖的关系怎样,请待下回分解,拜拜。
作者简介
杜婷婷 (Tingting DU,Kelsey)
澳大利亚营养师协会会员(Dietitians Associationof Australia, DAA)
澳大利亚营养师协会认证执业营养师( AccreditedPractising Dietitian, APD)
澳大利亚营养师协会认证营养学家(AccreditedNutritionist, AN)
悉尼大学理学院营养与饮食学硕士(M.Nutri.Diet.)
悉尼大学医学院公共健康硕士(M.P.H.)
临床医学学士(B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