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是儿童免疫力的黄精时间呢?
4-10岁,儿童免疫力的黄金时间:善存小佳维经常听到大家提到免疫力,比如孩子生病了,会有人说孩子的免疫力低了,要想办法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黄精什么时候种植
黄精以春季3月下旬前后种植为好。在整好的栽植地上,按行距25厘米、株距15-20厘米挖穴,穴深10厘米左右,穴底挖松整平,施入1把土杂肥。然后。每穴栽苗1株,覆土压紧,浇透水,再盖土与畦面齐平。栽后3-5天浇水1次,以利成活。
黄精种植方法:
1、选地整地:黄精种植选湿润和有充分荫蔽的地块,土壤以质地疏松、保水力好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宜,结合整地每亩施农家肥2000千克翻入土中作基肥,然后耙细整平作畦。
2、育苗移栽:黄精移栽北方地区多在4月初进行,在整好的种植地块上按行距30厘米、株距15厘米挖穴,然后将育成苗栽入穴内,每穴2株,覆土压紧,浇透水一次。
3、中耕除草:黄精植株生长期间要经常进行中耕锄草,每年于4、6、9、11月各进行1次,宜浅锄,以免伤根,并适当培土,促使壮株,后期拔草即可。
4、合理追肥:黄精每年结合中耕进行追肥,每次施入人畜优质肥1000-1500千克/亩,年冬前再次亩入优质农家肥1200-1500千克,并混入过磷酸50千克、饼肥50千克。
5、适时排灌:黄精喜湿怕旱,田间要经常保持湿润状态,遇干旱气候应及时浇水,但是雨季又要防止积水及时排涝,以免导致烂根。
6、摘除花朵:黄精花果会消耗大量的的营养成分,影响根茎生长,为此要在花蕾形成前及时将花芽摘去,促进养分集中转移到收获物根茎部以提高产量。
7、防治病害:黄精叶斑病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黑斑病喷施1:1:100波尔多液,蛴螬用75%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0.1%拌种或在发生期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浇灌。
8、采收加工:黄精根茎繁殖的于栽后2-3年、种子繁殖的于栽后3-4年挖收,春、秋两季均可采收,但以秋季采收质量好,亩产400-500千克,高产可达600千克。
扩展资料:
一、病虫害防治
1、叶斑病
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
2、黑斑病
多于春夏秋发生,为害叶片。防治方法:收获时清园,消灭病残体;前期喷施1:1:100波尔多液,每7天1次,连续3次。
3、蛴螬
以幼虫为害,为害根部,咬断幼苗或咀食苗根,造成断苗或根部空洞,危害严重。防治方法:可用75%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0.l%拌种;或在田间发生期,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浇灌。
二、后期管理
1、采收与加工
一般春、秋两季采收,以秋季采收质量好,栽培3~4年秋季地上部枯萎后采收,挖取根茎,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洗去泥土,置蒸笼内蒸至呈现油润时,取出晒干或烘干,或置水中煮沸后,捞出晒干或烘干。
2、留种技术
黄精可采用根茎及种子繁殖,但生产上以使用根茎繁殖为佳,于晚秋或早春3月下旬前后,选取健壮、无病的植株挖取地下根茎即可作为繁殖材料,直接种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精
黄精什么时候种植最合适
黄精在春季3月时进行播种最为合适。
种植方法
选地施肥
选择向阳、肥沃、结构良好,不会积水的土地。黄精喜欢阳光,幼苗期要适当遮阴。刚种植的一个月需要准备遮阳网搭盖,减少阳光,保护幼苗。翻地,深度是30厘米左右。施肥一亩施2000斤左右。再耕地一次混合肥料。精细做畦,宽度是1.2米,长根据地形决定,行间距大概能过一个人,15厘米左右。
开始播种
在畦面挖穴种植,株距是15厘米,行距10厘米,挖的深度是5厘米左右。一个穴播种几粒种子,覆土齐平畦面,轻轻压实所有土壤以后就可以浇水,浇水用细喷壶喷水,畦面完全湿透就可以,不能拿水管直接冲浇,会冲走种子,而且表面容易积水,里面湿不透。
管理维护
出苗以后,疏苗,疏去少量弱苗,病虫害苗,太过拥挤生长不好的苗可以移到空隙地区继续培育,可能又会生长健壮起来。施肥,幼苗时期,前期不施肥,后期施淡肥水,种植以后6月施碧卡水溶肥一次,8月施肥一次,,冬季11月施肥一次。
黄精种植时间是春天和秋天,种植几年后才能采收,种植也有一些方法注意细节的问题。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到大家。可以很好的理解这些问题。
黄精什么时候开始种植
①根状茎繁殖:于晚秋或早春3月下旬前后选1-2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根茎,选取先端幼嫩部分,截成数段,每段有3-4节,伤口稍加晾干,按行距22-24厘米,株距10-16厘米,深5厘米栽种,覆土后稍加镇压并浇水,以后每隔3-5天浇水1次,使土壤保持湿润。于秋末种植时,应在上冻后盖一些圈肥和草以保暖。
②种子繁殖:8月种子成熟后选取成熟饱满的种子立即进行沙藏处理:种子1份,砂土3份混合均匀。存于背阴处30厘米深的坑内,保持湿润。待第二年3月下旬筛出种子,按行距12-15厘米均匀撒播到畦面的浅沟内,盖土约1.5厘米,稍压后浇水,并盖一层草保湿。出苗前去掉盖草,苗高6-9厘米时,过密处可适当间苗,l年后移栽。为满足黄精生长所需的荫蔽条件,可在畦埂上种植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