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蒲公英首载于《新修本草》,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公英。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用其全草入药。蒲公英,是味苦性寒的药物,归肝和胃经,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作用。
蒲公英是治疗外科痈疡的常用药,《握灵本草》中就记载其:“主化热毒,消肿核有奇功”。凡热毒壅盛所致的疮痈肿毒,不论内外都可用它来治疗。蒲公英还有通乳的作用,常常被用来治疗乳痈,可单用,也可与金银花、天花粉等药配伍使用提高效果。

蒲公英有清泻胃火的作用,胃经有火,用蒲公英的效果是比较好的,且它对胃的影响也比较小。
蒲公英还能利小便,清湿热,可用来治疗热淋涩痛、湿热黄疸。《本草备要》中称其“为通淋妙品”,《本草求真》中也有记载:凡“淋症多属热结,用此可以通解”。

需要注意的是,蒲公英用量过大可致缓泻,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便秘。蒲公英适合湿热体质者服用或食用。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忌用,且用量不宜过大,需要用药请咨询医师遵医嘱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