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很多人会发现,胃部有灼热感,出现胃疼、口干苦、牙疼,甚至会便秘。
生活中,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都会导致胃生病。
吃饭时,少做三件事,减少胃脏损伤!1、吃饭先喝酒
现代很多人都会有一些聚会,必要时,还要喝些酒。
处于空腹状态喝酒,会增加胃黏膜的损伤,增加炎症、溃疡的症状。
尤其是三伏天,人们总是喝一些冰镇的啤酒,会加重胃脏的损伤。
2、汤泡饭
很多人都有汤泡饭的习惯,这样吃方便又好吃。
这种吃法不科学,且不利于胃肠道健康。
经常吃汤泡饭,容易使食物咀嚼不烂,会增加胃的负担,出现胃痛、胃胀等不适。
3、狼吞虎咽
吃得太快,食物不能充分咀嚼,唾液淀粉酶分泌也会受限,影响食物的消化。
大块”的食物直接进入胃部,会增加胃部的消化负担,减慢胃脏的蠕动。
并且吃的快的人,会吃的多,也会增加肥胖的形成。
胃脏有“三怕”,你最好远离!1,怕凉
“胃喜温,恶寒”,患有慢性胃病的人,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
同时经常的吹空调,也会引起胃痉挛等疾病的发生。
在这就是夏天经常经常饮冰水,吃雪糕等,都会引起胃疼,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2、怕晚
三餐定时,是对养胃最好的方式。
夏天,人们的夜生活比较丰富,吃着烧烤,喝着啤酒,或是在小吃街光逛个没完。
夜宵不但会引起食物的不消化,增加肥胖。
并且引起胃酸异常的分泌,胃酸不能被食物中和,就会刺激胃黏膜,引起消化性溃疡。
3、怕辣
麻辣烫,麻辣小龙虾等食物都是现代人最喜欢的食物。
长期的吃辣的会刺激胃粘膜的损伤,引起炎症,病变。
过度吃辣会使消化液分泌过多,引起肠胃黏膜充血、水肿、肠胃蠕动剧增。
此外,养护胃脏,做好“二通,三补,四做”!二通
1、通排便
最好的排便时间是,清晨5-7点之间,大肠经当令,大肠较活跃,排便会更通畅。
排便是人体正常的代谢过程,减少体内有毒物质的堆积。
健康的排便习惯,有助于身体的新陈代谢,提升机体的免疫力。
2,经络通
胃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与脾经相表里。
经络上有很多与之相对应的穴位,保证经络通畅,有助于消化。
三补
1、食物补充
山药可以达到健脾益气的效果,达到增强免疫力的效果。
山药当中含有的淀粉酶,还可以加快人体碳水化合物,并促进肠胃蠕动。
可以帮助加快胃肠内食物的消化以及排空,尤其是针对脾胃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香蕉是一种价格适中且养胃的食物。
香蕉中的果胶和卵磷脂参与构成胃黏膜的保护屏障,使胃黏膜细胞免于胃酸等有害因素的侵袭。
其中含有的膳食纤维,也可促进食物的消化,有效的预防便秘,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
2、茶饮补充
平时饮一些茶,有暖胃,养胃的作用。
黄谷丁根茶,取黄谷丁根2-5g,热水冲泡代茶饮即可!
黄谷丁入肝胃二经,还擅长清胃热。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谷丁对胃溃疡及胃粘膜损伤有保护作用。
黄谷丁对于各型胃脘痛者能够清热润胃,消炎止痛,药性轻灵,清热而不伤胃,养阴而不恋邪,且无壅滞之弊。
黄谷丁内含的黄谷丁素被认为可以刺激消化器官,促进肝脏和胆囊分泌胆汁,可帮助肠道消化,对治疗便秘和消化不良很有用。
研究发现,经常使用黄谷丁有杀灭幽门螺旋杆菌的有效作用,预防胃炎,胃癌等疾病的发生。
用其泡水,药食同源的小植物,可安全放心的饮用。
3、补充穴位
足三里穴:促进消化
位于膝盖下外侧,约四横指(约3寸)的小腿胫骨外侧有一凹沟处。
常按本穴可治各种肠胃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消化不良、胃胀胃痛。
膻中穴:调气养胃
位于两乳头中间,第4根肋骨的位置。
此穴又位于胃的上方,上焦与中焦交界之处,是上焦呼吸之气与中焦脾胃之气会聚和通行的关键通道。
刺激该穴,有助于调理上焦与中焦的气机,使得肠胃气机得到疏理。
四做
1、坚持吃早餐
早上胃正常的分泌胃酸,而没有食物时,导致胃酸腐蚀胃部的组织,破坏胃部的环境,从而出现胃疼,胃病等问题。
并且胆汁也正常的分泌,存储在胆囊中,久而久之就形成胆囊炎。
常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可唤醒胃部,有益胃部健康。
并且,营养搭配的早餐,不仅有益胃部健康,对人体健康,也十分有益。
早餐,可以说是人体一天能量的重要来源,所以,要搭配合理。
2、控制好体重
研究发现,肥胖的人患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10倍,尤其是胃癌,肠癌等疾病。
尤其是腹部肥胖的人,造成器官组织中的挤压,大量的脂肪增加胃脏的癌变。
肥胖会影响肠胃的消化功能,刺激癌细胞的增长,加速胃癌,肠癌的发病几率。
3、忌吸烟
烟中有近千种的有毒有害的物质,会引起基因的突变。
尤其是在吃饭,或是饭后吸烟的人,对胃脏的损伤更大。
刚吃完饭,全身的血液正集中在胃部,以便消化,而这时吸烟,容易损伤胃黏膜。
香烟中的尼古丁进入血液中,会影响胃黏膜供血,不利于胃黏膜的自我修复。
4、保证睡眠
熬夜,睡眠不足,会削减胃的屏障自保能力,增加罹患胃溃疡的几率。
赖床不起,则会打乱胃肠功能规律,损害胃肠黏膜,易诱发胃炎、溃疡及消化不良等疾病。
所以每天保证7小时的睡眠时间,对身体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