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健康监测出门会怎样

更新于:2022-10-04 12:27:03 知识问答 万阅读
最佳答案居家健康监测是什么意思可以出门吗居家健康监测可以出门吗居家健康监测外出违法吗?

居家健康监测是什么意思可以出门吗

1 居家健康监测是什么意思

居家健康监测是根据2021年1月19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冬春季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印发的案例,对返乡人员进行管理的一项规定,其意思是返乡人员需持7天内有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返乡,返乡后实行14天居家健康监测,在主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做好体温、症状等日常监测,非必要不外出,期间不聚集、不流动,每7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2 健康监测和隔离的区别

两者在管理等方面存在以下区别。

而居家隔离要求在社区及医务人员指导下,单独居住,不能外出。湘潭市实行的居家隔离政策是“单人单间”,居家隔离要有单独的房间、单独的洗手间,严格落实清洁、消毒、单独居住、单独就餐、不得离开居住房间等管控措施,相对管理较为严格谨慎。

3 居家健康监测可以出门吗

可以出门。

居家健康监测并非是强制隔离,而且符合居家健康监测的人员为自低风险地区抵返的人,并不能构成居家隔离的条件,不可以限制其出门的自由,但为了防控疫情,可以对居家健康监测宣传减少出门的需求,以降低人员流动率,做到非必要不出门,必须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如全程佩戴好口罩,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不参与人群密集的活动,如赶集、培训、影剧院、歌舞厅、浴室、网吧等室内密闭场所。

4 14天健康监测怎么执行

1、体温监测

每天进行体温测量并记录,使用普通的水银体温计测量即可,一般是腋测法正常体温为36-37.4℃,超出37.4℃称为发热,37.4C~38℃是低热,38~39℃是中等热,>39℃以上是高热。

2、症状监测

如果出现发热、干咳、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身体不适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

3、核酸检测

每7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戴好口罩到就近的核酸检测机构进行,通常需要提取患者咽喉分泌物和鼻腔咽喉分泌物检查,几小时可以出结果,如核酸检测报告为阴性即正常,反之阳性则要留观或隔离。

居家健康监测可以出门吗

居家健康监测期间非必要不出门,最好居家办公。居家健康监测是指对外返乡人员在家日常自我进行测量体温报备,或者是乡村居委组长、社区工作人员来进行测量体温,了解你回家后的身体是否是健康的,有无发烧的情况。

其家人应配合监测人员履行监测措施,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必须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

居家监测主要针对的是返乡人员来自外省非中高风险地区,以及省内重点人群,如从事临床诊治、隔离场所、口岸防控、进口物流、国际航空、交通运输等重点职业且存在新冠肺炎病毒较高暴露风险岗位的人群,要求自身主动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但并没有做相关的强制性限制出行要求,对于自己或家人来说,都可以开展必要的工作和生活出行。

但目前在疫情期间,加上又是年底人员流动较大的时期,最好是减少出行,尤其不要出人多和封闭性场所,以避免交叉感染。

自我日常健康监测是连续14天进行体温测量和观察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如果出现发热等身体不适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日常健康监测期间能不出门尽量不出门,如需出门,前提要做好个人防护,减少流动,它和居家隔离是有明确区别的,两者并非同一概念,不能以居家隔离的要求来严格限制健康监测人员出行,如居家隔离是不能出门的,但14天的健康监测可以出门

居家健康监测是指对外返乡人员体温及身体状况进行监测,尽量不要去人员密集场所,从字面的意思就是在家日常自我进行测量体温报备,或者是乡村居委组长、社区工作人员来进行测量体温,了解你回家后的身体是否是健康的,有无发烧的情况。居家健康监测并不是隔离。

防控疫情正确做法:

1、居家休息,禁止外出活动,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额头,如有发热要为其测量体温。

2、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做好口罩和消毒剂等防疫物资储备。随时保持手卫生,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要用洗手液或香皂,用流水洗手。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勤开窗通风,家庭环境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及时清理室内垃圾。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勤晒衣被。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居家健康监测外出违法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三十九条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