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青虫在招远南乡叫做豆虫。
豆虫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它喜欢吃的食物是各类豆科作物的叶子,如黄豆、绿豆等。
记得村里的阿娟,别看是个女孩子,性格却和男孩子一样活泼胆大,尤其喜欢武侠小说。她的同桌阿刚是个有名的皮孩子,和她打赌,要是敢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生吃豆虫,对方就把他软磨硬泡了许久,参加工作的姐姐才舍得给他买的一套《射雕英雄传》送给她。
看着扭来扭去的豆虫,尤其是方形头部昂起,滚圆的身子扭动不停,要把这大虫子活着吃下肚去,简直是太恐怖了。可看看那一套崭新的新书,确实太诱人了。要知道那时候的农村,孩子读书回家要钱买块橡皮,都要磨矶好几次,家长才会舍得给钱,何况买这昂贵的课外书,连想都不用想。
阿娟真是好样的,拿起豆虫,揪去头部,塞入口中嚼了三下两下便强咽了下去,这可是发生在大庭广众下的事情,这么多双眼睛在瞅着看,阿刚再不舍得也得兑现承诺,把新书乖乖递过去,阿娟高兴的一蹦一跳跑回家,小心放起来等晚上回家仔细阅读。
阿娟固然勇敢,为了心爱的书籍敢拼一把,不提倡现在小朋友模仿,首先卫生问题要注意,再者食用安全食品要牢记,最超码要做熟了再食用。
为这事阿刚回家被大人好一顿修理,不过这家伙还真是愿赌服输,并没有反悔上门去讨要。
豆虫的成虫叫豆天蛾,通体褐色,胸部背侧中央有1条黑褐色纵线,翅膀为较单纯的褐色,翅膀末端有1个小型的三角形黑褐色斑,产卵喜欢在大豆、绿豆、豇豆和刺槐等的叶片背面,到了深秋豆子收割以前,豆虫从嫩绿色渐渐变成黄绿色,会钻到土中9~12厘米深处越冬,这就是现在网上炒作特别火的豆丹,因其笨重的爬行速度,多在豆田及其附近土堆边、田埂等向阳地处挖掘,便可有丰厚的收获。
村里有经验的老人会根据节气,在豆虫未下地入土之前,是最肥美的时刻,这时候捕捉回家,清洗干净下锅油炸,喷脆松香,口味极佳。
即便是油炸过的豆虫,我也是不敢吃,但是我家二姑姑做豆虫是一绝。因为有一年二姑姑的胃寒老毛病犯了,听村老人告诉的偏方,豆丹有温胃暖胃的功效。便提着水桶每块豆地里巡逻捕捉,使尽十八般厨艺:清焖 、制汤、烧炒、油炸,做成菜肴,十分鲜美。
姑姑的拿手绝活是用豆虫包包子,豆虫放在清水里浸泡清洗干净,用筷子从里面捅翻过来,清洗掉内脏,剁细调成馅料,包出来的包子,一点也看不出豆虫原来的模样,连从不敢吃豆虫的我,也会一顿吃上两个大包子。
姑姑的胃寒老毛病好了,但我觉得过去由于条件的限制,吃饱肚子都成问题,豆虫是高蛋白食品,多食用肯定会提高身体免疫力,有些不大的小毛病,自然而然就好了。
现在的豆青虫上百元一公斤,是用来烹制佳肴,人们认识到豆虫虽然外表丑陋,但它是一种以吃豆叶、喝甘露为生,在天然绿色无污染状态下生长的昆虫,含有大量优质蛋白质,而且脂肪含量特别低,还含有人体无法合成的氨基酸,经常食用既能滋补身体,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