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过最好的客家菜有哪些?

更新于:2023-07-02 17:40:48 知识问答 万阅读
最佳答案客家菜的用料大都以家禽和野味为主,追求原汁原味,即“饭有饭香,肉有肉味”。有所谓“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鹅不浓”的讲法。注重火功,以蒸、焗、煲、酿见长,尤以砂锅菜闻名

客家菜的用料大都以家禽和野味为主,追求原汁原味,即“饭有饭香,肉有肉味”。有所谓“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鹅不浓”的讲法。注重火功,以蒸、焗、煲、酿见长,尤以砂锅菜闻名。客家菜讲求四时节气,有“冬羊、夏狗、春鸡、秋鸭”之说。

NO.1:酿豆腐

酿豆腐是客家菜的代表,鲜嫩滑香,营养丰富。一家煮,十家香,是客家逢年过节的保留菜式。

原料:

板豆腐、瘦肉、鱼肉、虾米、咸鱼肉、白菜、葱、姜、麻油、胡椒粉等。

做法:

1、瘦肉、鱼肉分别剁烂,虾米浸软切幼,咸鱼切幼,葱切粒。将各材料放大碗中,加入调味料搅至起胶待用;

2、白菜摘好洗净,放入油、盐、滚水中灼熟盛起;

3、豆腐冲洗滴干,一开四件,用匙羹挖去少量豆腐,洒上少许生粉,酿入鱼肉,放入油镬中煎至微黄色盛起;

4、烧热瓦锅,下油一汤匙爆香姜片,加入上汤煮滚,放入白菜、豆腐滚片刻,下芡汁炒煮,滚即可原煲上桌。

NO.2:盐焗鸡

咸香是客家菜的特色,而盐焗鸡最好地体现了这一点。皮爽肉滑骨出味,故有天下第一鸡的称道。东江菜也因为有盐焗鸡而在以食鸡闻名的广东与潮州菜、广州菜齐名。

原料:

三黄鸡(1只)、沙姜(1小块)、香菜(2棵)

调料:

米酒(1/2杯)、粗海盐(3包,共3斤)

工具:

厨房纸(4张)、深底瓦煲(1只)

做法:

1、沙姜洗净刮去外皮,剁成细末;香菜去头,洗净沥干水待用。

2、三黄鸡洗净去内脏,斩去头、脖子和鸡脚,用厨房纸吸干水分。

3、用米酒和沙姜末涂抹鸡身,腌制5分钟,将剩下的米酒倒入鸡腹里。

4、用厨房纸将三黄鸡包住,一定要包得严实。

5、先在瓦煲底部洒入1.5袋粗海盐,放入包好的鸡,再倒入1.5袋粗海盐盖住鸡身。

6、 盖上瓦煲的盖子,铺上一块湿方巾,开小火煮60分钟左右。

7、煮至湿方巾变干,说明鸡已熟,揭盖舀出鸡身上的粗海盐。

8、取出煮熟的鸡,撕去厨房纸,将鸡置入碟中,放上香菜做点缀,即可上桌。

说明:

1、做盐焗鸡用的瓦煲,应选较深一点的,以便能装下海盐;由于瓦煲使用一次就丢弃,因此不宜选购太贵的。

2、做完盐焗鸡后,只要将锅底变黑色的海盐刮去,白色的海盐还可以留着下次使用。

3、三黄鸡,又名湛江鸡,鸡肉质嫩滑,皮脆骨软,脂肪丰满和味道鲜美。也可以选购清远鸡来入菜,但不宜选购饲料鸡,否则吃起来鸡味不浓。

4、瓦煲底部的海盐,要高于两节食指,铺的海盐太浅的话,会将鸡身上的厨房纸烧焦,鸡皮会发黑难吃。

5、包鸡用的纸,可以用草纸、牛皮纸或专用盐焗纸,如果购买不到,也可以用厨房纸代替。

6、给瓦煲盖铺上湿方巾,待方巾变得干身,就说明锅内的鸡已熟。

NO.3:炒大肠

“打斗四”的经典菜。主要有姜丝炒大肠、黄豆炒大肠、酸笋炒大肠等等。炒鸡好吃!但是大肠一定要处理好,不然会有味道。

材料:

猪大肠300公克、姜5片、大蒜2粒、红辣椒1支

调料:

A料:醋精 、黄豆酱各1小匙 鲜鸡粉1/2小匙

做法:

1、全部材料洗净。大肠切段,姜切丝;红辣椒去蒂及籽,切丝;大蒜去皮,切片备用。

2、锅中倒入1大匙油烧热,放入大肠炒热,加入蒜片炒香,在加入姜丝、红辣椒丝及A料炒半均匀,即可盛出。

说明:

姜丝最好选用嫩姜,才会清脆可口,不仅能调味,亦可直接食用。炒姜丝大肠一定要用醋精,才能表现出道地客家料理风味。

NO.4:红焖肉

红焖肉与梅菜扣肉、香芋扣肉、赣南荷包胙等等客家名菜齐名,油润柔糯,味美异常,红红旺旺,是办喜事的必备菜。以前说用来压碗底的菜,就是怕菜吃得太光,主人没面。用来煮肉的粬有降血脂的功效。

原料:

五花肉、蒜仁、葱、姜、当归、黄酒等

做法:

1、选三层的五花肉,切成块,把生葱、姜和当归片放入开水,加点酒,把肉放进去 滚10分钟左右,捞起肉,过凉水漂半个小时,油全部漂掉。

2、然后用油炸,炸好后放入瓦煲,和蒜仁、桂皮、香叶、陈皮、八角、粬等一起 煲,要注意把握火候,不能煲得太烂,也不能太硬,一般要煲一个小时以上。

NO.5:搏丸烩

搏丸烩,有牛肉搏丸捞猪肉搏丸,把打好的肉丸加配料用滚汤烩。当然这个菜也可以是客家廉蒸肉丸或者家庭牛肉丸。

做法:

1、精牛肉洗净后剔净筋膜,用绞肉机绞三遍,纳盆,加入精盐、食粉、味精、鸡精、白糖、胡椒粉,并搅打至起胶。

2、干淀粉用1200克清水调匀,然后分数次倒入牛肉盆中搅匀,接着搅打至起胶且用手摸到有弹性时,加盖放入冰箱中冷藏一夜。

3、将冷藏的牛肉糁取出来,加入陈皮末拌匀,然后用手挤成重约15克的丸子,放入清水盆中浸15分钟。炒锅上火并掺入清水,下入浸好的牛肉丸,以小火煮至成熟再捞出,放入清水盆中浸凉后,捞出沥水即成。

4、在锅中放入牛肉丸,适量上汤烧开,放精盐,鸡精;在碗中放生菜(或紫菜),把锅中的汤,碗加入,放几段香菜。

NO.6:鱼丸煲

食鱼丸,客家话取兆意,谐音“食唔完”。嫩滑爽甜,百年经典。用鱼头汤做底,放发好的鱿鱼一起用瓦煲煲,撒一点葱花,汤浓味鲜,一流。

原料:

鱼丸300克,鸡汤750克,金针菇30克,熟笋片,鸡油各20克,香菇2个,熟火腿10克。

做法:

1、将鱼丸在沸水中汆一下。

2、另用砂锅将鸡汤煮沸,将鱼丸放入,加精盐,味精和豆苗。熟笋片、香菇沸水略汆后在鱼丸上间隔摆放,四周以金针菇衬托,淋上鸡油即可。

说明:

1、客家人讲食鱼丸谐音“食唔完”,过节好兆头的菜。

2、现在自己打鱼丸的比较少了,其做法与槌丸,牛肉丸类似。

3、如果是买回来的鱼丸,则以煲钵煮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