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老鹰想得那么神,中毒了一样得乖乖等死。至于老鹰为什么吃了毒蛇不会中毒,是因为老鹰在亿万年的进化中拥有了对付毒蛇的制胜法宝。
老鹰基本伴随着我的童年,那时在农村经常能看到在天空盘旋的雄鹰,有好几次还遇到它飞下来抓我家的鸡。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次鹰蛇相斗的事情。
记得那是一个夏天,暑假期间,天气闷热,就约了几个小伙伴偷偷地溜去离家不远的小河里洗澡。走到河边一片杨树林的时候,突然听到了一阵“啁~啁”的声音,声音听起来非常凶狠,有很强的穿透力。
我和小伙伴听到这声音都很害怕,但又非常好奇。简单的商量之后,一个胆子大的伙伴走在前面,慢慢地往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
“快看,是只老鹰,还有一条大长虫(老家对蛇的方言叫法),打起来了。”走在前面的小伙伴转头轻声说道。
我们缓慢地往前凑了凑,就看到一只鹰和蛇正激烈地缠斗。那只老鹰比我家里最壮的公鸡还大,双翅展开,不断拍打着,一只爪子按住毒蛇的头部,另一只利爪不断抓向毒蛇的尾部。
那条蛇是我长那么大,见过最大的一条,和我家里的擀面杖差不多粗,蛇身表面花里胡哨的,一看就知道有很强的毒性。
毒蛇不甘心沦为食物,挣扎中身体缠向了老鹰的脖子,我们正打算帮忙,弯腰捡石头功夫,老鹰翅膀一拍,从地上跃起,躲过了毒蛇的缠绕。
然而躲过蛇尾,却没有躲开蛇头。由于老鹰跳起松动了利爪,蛇头利用机会,瞬间咬住了老鹰的爪子。
正当我们为这只老鹰担心的时候,蛇头再次被老鹰抓住,这一次毒蛇没有挣脱,没多久就被开膛破肚,彻底沦为老鹰的午餐。
战斗结束,我们准备往前看个仔细的时候,老鹰发现了我们,瞬间抓起大蛇,飞上了天空。
当时非常疑惑,明明看见老鹰被咬到了,为什么一点反应都没有呢。在河里玩够之后,我们去请教了村里的一个老猎户。
这个老猎户和我爷爷一辈,我们都喊他大爷爷。大爷爷从祖上起,就是附近几个村子里有名的猎人。近几年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上山的次数也就少了很多。只有在冬天,才会去山里打个野鸡野兔改善伙食。听说了我们的疑惑,大爷爷乐呵呵地说:
“老鹰的爪子上有层鳞片一样的皮,非常的硬,蛇的毒牙是咬不破这层皮的。蛇毒不能进入身体,自然也就放不倒老鹰了。”听了大爷爷的解释,我们恍然大悟,从此对老鹰又多了一层崇拜。
后来的一个夏天,我还在路边捡到一只鸡仔大小的鹰,大概养了一个暑假的时间。后来开学了,鹰仔也长大了,就在门口放走了它。根本没有所谓的绕三圈、点个头之类的眷恋动作,那真的是一往无前、展翅高飞……
后来了解到,老鹰虽然是蛇的天敌,但在和蛇的争斗中也并不是所向披靡,阴沟里翻船的例子也有很多。
前两天曾在头条看到一个问题,把2只蜜獾放到大连蛇岛上,多久能吃完岛上的2万条蛇?这里的蜜獾也就是常说的“非洲平头哥”,虽然两者都有把毒蛇当辣条吃的本事,但二者是不同的。
老鹰并不像蜜獾一样具有免疫蛇毒的体质,老鹰能在争斗中取胜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老鹰利用技巧取胜
鹰科的鸟类被统称为老鹰,老鹰的种类很多,小的有二三十厘米的雀鹰,大的有翼展2米的角鹰,但不管大小,它们都以肉类为食。
独特的眼睛构造,使老鹰能轻易地看清10公里以内的事物,最远甚至能看到30多公里,所以地面上任何猎物的动静,都逃不脱这一双鹰眼,这也使它们为什么在空中盘旋却能精准捕获猎物的原因。
确定猎物之后,老鹰会以接近300公里/小时的速度高速俯冲,并可在途中微调方向,接近猎物后,便用尖锐的利爪捕捉猎物。
在捕获毒蛇时,老鹰会用一只利爪精准地按住蛇的七寸部位,然后用另一只按住尾部完全压制住毒蛇之后,便用利喙将毒蛇啄死。
在争斗中,有时老鹰也会将毒蛇抓到高空,然后将其摔死。通常情况下,老鹰抓住猎物之后,会带到它认为安全的地方品尝食物。
二、蛇毒需要进入血液才能生效
蛇毒分为“血液毒素”和“神经毒素”,但不管是哪一种毒素,本质上蛇毒是一种蛋白质,在生物体内会被胃液分解。所以也有人认为只要口腔和体内没有伤口,人类饮用蛇毒也是安全的。
也就是说蛇毒必须进入血液中才能发挥作用。毒腺位于毒蛇的颅腔内,在毒蛇捕咬住猎物时,毒液会通过毒牙,进入猎物的体内。这既是毒蛇的捕猎手段,也是它自我防卫的一种手段。
老鹰在毒蛇的争斗,第一步就是用利爪按住蛇的七寸,这就导致蛇头的活动范围十分有限,无法对老鹰构成威胁。
即使毒蛇偶尔挣脱,老鹰的爪子上还具坚硬的角质层,毒蛇的牙齿不能咬透角质层,毒液无法进入老鹰的血液中,自然也就对老鹰构不成威胁。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老鹰的身体被毒蛇咬到,但这种情况下的结局大多都是同归于尽。因为蛇毒的发作需要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老鹰依然能将毒蛇杀死。
所以,虽然老鹰和狮子一样,都位于食物链的顶端,但被老鹰和狮子被猎物反杀的例子比比皆是。
最后提醒大家,虽然蛇毒会被胃液分解,但千万不能以身试险,遇到毒蛇更要及时躲避,毕竟生命只有一次,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