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23点54分左右,正式迎来夏至节气,预示着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就要到来。而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它本身也是非常热的一天,所以很多人会误将夏至认为是入伏的开始,但真的不是这样的,这一点和冬至即正式进入“数九天”有些区别。
所以,我可以肯定的说,夏至并不是入伏,但夏至之后天气一天热过一天却是肯定的,按照老话说“夏至三庚数头伏”的说法,往往头伏是会在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到来。
(1)入伏会是哪一天呢?
我国古人发明24节气,是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依据的,古人计算时间的规律是按照“天干地支”的规律来算的,天干是10个日子,分别是“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而地支是按照12生肖的规律排列的,天干地支相互作用循环。这里重点说天干,按照古代“干支纪日法”的规律,每10天循环一轮“天干”,庚日发生在天干的7个日子,而一轮天干循环下来是10天。
稍微查看了一下老黄历,发现2019年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恰好在2019年6月22日,这一天是庚寅日;按照规律计算,夏至后第二个庚日就发生在2019年7月2日,这一天是庚子日;第三个庚日刚好在2019年7月12日,这一天是庚戌日。
我国历书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入伏的日子,由此可以得出2019年夏至后的头伏天发生在2019年7月12日。
不过每年的庚日不同,所以每年的入伏日期并不是固定的。
(2)伏天总共有多少天,2019年的伏天总共有多少天?
我们都知道,一年中最热的天气就是“三伏天”,三伏天又分为初伏天、中伏天、末伏天。而伏天的计算也是古人根据千百年的气候观察总结出来的,往往初伏天是10个日子,末伏天也是10个日子,问题就出在中伏天,中伏天又受到夏至到立秋之间庚日多少的影响,所以中伏天数每年都不太一样。
其实这个很容易理解,我们知道一个天干是10天一循环,但一年只有365天(有时是366天),显然不能被10整除,那么多余出来的庚日就会发生变化,因此在阳历上夏至和立秋的日期是基本不变的,而农历上就多有变化了。
至于中伏天数的计算,一般是按照夏至到立秋之间有几个庚日来算的。
比如今年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7月12日,初伏就是7月12日到7月21日这10个日子,也就是初伏通常为夏至后第3个庚日到第4个庚日之间的日子;
而末伏一般也是比较固定的,通常发生在立秋后第1个庚日到第2个庚日之间,2019年立秋的日子是8月8日,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8月11日,也就意味着今年的末伏是8月11日到8月20日之间这10天;
也就意味着今年的中伏天是7月22日到8月10日这20天。刚好今年夏至到立秋之间是5个庚日,所以中伏天为20天,如果是4个庚日,那么中伏天也就只有10天。所以在往年夏至到立秋之间只有4个庚日的时候,伏天通常只有30天。而2019年入伏之后一共要经历40天的“三伏天”,方可出伏。
整体来说,今年的伏天比较长,天气炎热,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天气热容易急躁,切忌不要乱发脾气,保持良好心态,并且要注意饮食健康。
(文/阿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