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炎热的时候,不少家庭都会做点凉拌木耳来吃。
然而,在今年7月,浙江金华市的沈女士用浸泡了两天的黑木耳做成凉拌木耳给自己家人食用。
在吃完凉拌木耳后没多久,沈女士一家三口均出现食物中毒反应,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沈女士7岁的女儿雯雯因为中毒导致肝功能衰竭,全身血液置换了4次依然没能醒过来,至今仍在重病监护室接受治疗。
实际上,因为吃浸泡过的木耳导致中毒的新闻在国内已经屡见不鲜了。
在15年,浙江温州的陈先生也是吃了泡发3天的黑木耳后出现中毒,在ICU抢救一周后才脱离危险。
看到这里,不少爱吃木耳的朋友或许会疑惑:“自己吃了这么多年的木耳一直都没事,木耳泡久了吃真会中毒吗?”
木耳本身有毒吗?
事实上,鲜木耳含会有一种卟啉的光感物质。人食用后经太阳照射可引起皮肤瘙痒和水肿等不良反应。
但市面上销售的绝大多数木耳都是经过阳光暴晒处理去除掉卟啉的干木耳。
所以说,我们能买到的木耳基本都是无毒的。
不少朋友看到这里就会发问了,既然买来的木耳都是无毒的,那为什么还有新闻报道人吃木耳中毒呢?
米酵菌酸中毒
在上面的新闻中,在抢救沈女士的女儿时,金华市疾控中心也抽取了她的血液进行毒理检测,结果显示为米酵菌酸中毒。
在细菌性食物中毒当中,米酵菌酸毒素属于致死率最高的细菌毒素之一,死亡率高达50%以上。
而这种细菌多出现在变质鲜银耳及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中。
当检测结果公布后,人们纷纷猜测一定是因为吃黑木耳泡发时间过长出了问题,才导致孩子米酵菌酸中毒。
然而,当金华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将患者家中剩余的干黑木耳送至疾控中心理化毒理所检测后。
专家们发现:剩余的干黑木耳中并没有米酵菌酸。
另外,他们也把患者家里剩余的干黑木耳做了浸泡试验。
结果显示:浸泡1天至5天的黑木耳样品中均没有检测出米酵菌酸。
疾控中心的这两场试验基本可以断定沈女士一家吃的黑木耳本身并不存在米酵菌酸。
难道说,导致沈女士一家三口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并不是木耳?
木耳中毒的真相
实际上,导致沈女士一家中毒的米酵菌酸其实并不是来自木耳本身,而是来自污染了木耳的细菌。
在我们浸泡木耳时,如果周边同时存在没及时清理掉的一些食物残渣,或者是变质的食物。
他们都会成为滋生有害细菌的源头。
因为木耳本身就属于富含蛋白质和碳水的可食用菌。
一旦这些有害细菌跟浸泡中的木耳接触,这些有害细菌会迅速在木耳身上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
人吃到这种木耳,肯定会食物中毒。
沈女士一家极有可能就是因为在不干净的环境下浸泡木耳时间过长,让木耳被有害细菌感染,从而导致米酵菌酸中毒。
吃木耳该注意什么?
就像刚才说的,有害细菌是否会感染久泡的木耳与浸泡环境清洁程度有关。
越是不干净的环境越容易发生细菌感染。
在大家浸泡木耳时,请一定要确保浸泡环境周围的卫生。
另外,切忌长时间浸泡木耳,尽量做到当天泡当天吃,不要放在外面一泡就泡个几天几夜。
如果木耳浸泡后出现异味或者摸起来手感明显不对劲,这个时候请赶紧扔掉不要食用。
如果木耳爱好者能做到上面说的这些,那吃木耳中毒这件事应该不会在你身上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