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阿司匹林用于二级预防(针对已经确诊的脑梗死患者)
● 阿司匹林在脑梗死患者中使用基本上没有争议,只要患者没有禁忌症(胃溃疡,血小板减低,阿司匹林过敏,肾病,痛风或哮喘),大部分情况下,医生会处方阿司匹林来治疗脑梗死以及预防复发。
● 国家指南推荐:脑梗死患者应在发病后尽早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 证据如下:
大型试验(CAST和IST)研究表明,脑梗死后2天内口服阿司匹林能显著降低随访期末的病死率或残疾率,减少复发,仅轻度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早期(发病后24小时内)阿司匹林联合使用氯吡格雷21天治疗轻型脑梗死患者,可减少患者90天内的复发率。● 医生建议:脑梗死发病后,如果没有阿司匹林禁忌症,应首选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日或(和)氯吡格雷75mg/日治疗。
二、阿司匹林用于一级预防(针对没有患脑梗死的人群)
● 阿司匹林用于脑梗死的一级预防仍有很大争议,尤其对于10年脑梗死风险<6%的低危人群。
● 证据如下:
一项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针对无脑梗死或冠心病病史的成年人的研究显示,增龄(每增加10岁)、男性、糖尿病、吸烟以及高血压均与阿司匹林相关出血有关。 2009年抗栓治疗研究协作组纳入了早期的 6项大型临床试验的汇总分析显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使脑梗死、心肌梗死的风险降低 12%,但同时增加胃肠道和脑出血的风险。 2020年的最新关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预防老年人心脑血管病事件(ASPREE)的研究。研究纳入19 114 例年龄≥70 岁 ,具有一定心脑血管病风险的人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平均随访 4.7 年。结果显示,阿司匹林(100mg/d)组与安慰组的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而且,阿司匹林组大出血(多数为胃肠道出血和脑出血)风险明显增加,远超过年轻患者研究中的发生率。● 医生建议:
在脑梗死一级预防中对于低风险的个体(10年风险<6%)(A级证据),预防性使用阿司匹林是无效的,副作用风险大于获益。阿司匹林仅针对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性高(10年风险≥6%)患者推荐预防性使用阿司匹林,并认为获益超过副作用风险,且女性获益大于男性。
如果评估自己的10年发病风险呢?
● 可能很多朋友会问,自己有高血压或者高血脂或者颈动脉斑块,还或者有腔梗,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吗?
● 对于阿司匹林的一级预防,是需要评估10年发病风险的,如果风险≥6%,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如果风险<6%,不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评估男性的10年发病风险
● 临床上推荐权威的弗明翰研究来预测10年发病风险。这项研究是美国第一个研究心脑血管疾病的大队列研究。研究从1948年开始,大约每2~4年会对所有研究对象随访一次,一直持续至今,长达70多年,是随访时间最长的队列之一。
● 大家可以依据下面的两个表,给自己打分,得出自己未来10年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风险是多少?
举例:男性,50岁,有高血压,平时150/95mmHg(未治疗),有吸烟史,计算10年发病风险?
计算过程:年龄=0分,收缩压=5,吸烟=3
总分:8分。10年的发病风险7%,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如果不想太早服用阿司匹林,就需要控制血压和戒烟,降低10年的发病风险。


评估女性的10年发病风险
举例:女性,57岁,有糖尿病,腔梗,计算10年发病风险?
计算过程:年龄=1分,糖尿病=3
总分:4分。10年的发病风险2%,不需要服用阿司匹林,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


弗明翰研究风险预测有一些弊端
1、没有纳入颈动脉狭窄,临床上对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50%或无症状性狭窄>70%的人,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2、对于颈动脉狭窄<50%的无症状人群,无需服用阿司匹林,需服用他汀药物,控制危险因素即可。
3、对于发现腔隙性脑梗死的无症状人群,无需服用阿司匹林,控制危险因素即可,定期复查。

颈动脉狭窄
服用阿司匹林的副作用?
胃肠道溃疡或出血脑出血皮疹皮肤淤青腹痛头痛诱发哮喘、痛风结语
阿司匹林是个好药,但阿司匹林也不是“一片在手天下不愁”。合理的服用阿司匹林才能得到更大的获益。建议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 空腹 100mg/日。
使用经过验证的脑梗死风险预测工具有助于识别脑梗死高风险人群和可能从干预治疗中获益的人群,但对于筛检出的高危人群,具体治疗还应根据其整体风险状况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评估量表使用专家共识.中华神经科杂志,2016,7(49):519-525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9 ,9( 52):684-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