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我识别糖尿病类型呢

更新于:2021-08-30 16:58:57 知识问答 万阅读
最佳答案糖尿病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疾病,与多种日常因素息息相关。压力、情绪、饮食、运动、甚至药物都对血糖有影响,糖尿病调理首先要注意的是:分清类型!你觉得是二型糖尿病,可能并不是!糖尿

糖尿病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疾病,与多种日常因素息息相关。压力、情绪、饮食、运动、甚至药物都对血糖有影响,糖尿病调理首先要注意的是:分清类型!你觉得是二型糖尿病,可能并不是!

糖尿病的主要类型:一型,二型,应激性和妊娠期糖尿病。

一型糖尿病是胰腺受损,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二型与胰岛素相对不足和受体敏感度下降有关。应激性糖尿病,又称作特殊类型糖尿病,以前仅特指外伤、烧伤病人等情况,但是现在发现,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有明显应激反应,最容易被忽视误判。

压力、紧张、熬夜、失眠、酗酒、高负荷工作、饮食不及时、频繁低血糖都是常见的应激因素。当前,由于压力、高负荷工作等应激导致的血糖高情况异常普遍,去年,全国医院中的护士由于熬夜,新增一万多例糖尿病,这一类大多应该属于应激性糖尿病,而不是二型糖尿病。

关于糖尿病血糖检测的盲区:

当前,医院确诊糖尿病的检查主要有:生化检查(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肾功能;尿酸;乳酸脱氢酶;肌酸肌酶等)、糖化血红蛋白、糖耐量实验。

通常,只要血糖超过标准值(空腹血糖大于7mmol/l,餐后血糖大于11.1/l),你就被戴上了糖尿病的帽子。然后无论胰腺功能是否受损,无论胰岛素分泌是否减少,一般都会按照二型糖尿病即胰岛素缺乏来降糖治疗。

敲黑板!问题是,医院几乎从不检查肾上腺皮质激素(GC)、胰高糖素、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等引起血糖上升的激素,不排查应激反应和其他因素引发血糖高的情况。导致应激性糖尿病或者由应激刺激引起的血糖异常无法被识别,极易造成误判延误病情。

高血糖最可能发生的几种原因:

那些糖尿病患者真的是爱吃糖(米面面包甜食),吃了太多糖而导致?(A)胰岛素不足

还是因为他们经常不吃早餐、经常工作过度、劳累过度、没有及时就餐而导致低血糖,而身体无法承受低血糖状态所造成的各种损坏,启动高血糖基因进行自动调节,以保证整个身体对糖的需要呢?(B)低血糖应激

或者因为长期应对压力,致使身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而导致身体对糖的需求增加,肌体正常的血糖对于这些人显得不够,偏低,必须提高血糖供应呢?(C)压力应激

又或者是因为血脂过高导致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无法有效捕捉血糖,细胞、大脑需要血糖却无法满足,不得不分泌胰高糖素同时抑制胰岛素,进一步提高血糖水平?(D)血脂高导致胰岛素抵抗

如何自我识别糖尿病类型呢?

一型糖尿病胰岛素绝对不足,做胰岛素分泌检测,可以查出。

二型糖尿病胰岛素相对不足,做胰岛素检测可以测出,或者严重高脂血症合并糖尿病,也可归入二型。

应激性糖尿病比较难以分辨,如果胰岛素分泌没有减少,血糖容易异常升高,经常伴发低血糖症状:如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严重者还可出现精神不集中、躁动、易怒甚至昏迷等。或者有明显触发应急因素的错误生活习惯,压力、紧张、熬夜、失眠、酗酒、高负荷工作、饮食不及时、频繁低血糖,可以怀疑自己是应激性糖尿病,进一步可以与医生沟通,补充检测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胰高糖素,以免误诊贻误病情。

糖尿病是最易发生误诊的几种疾病之一,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刚刚发现被误诊了糖尿病类型,说起来也是可笑可叹,但,这就是医疗诊断、治疗糖尿病的现状!只有极少数有经验的医生,会用利血平、艾司唑仑等抗应激焦虑药物来平稳血糖。

应激引发的血糖异常普遍存在!

最新的糖尿病研究已经证实,持续紧张与压力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诱因!当我们处于压力状态,大脑为了保证正常运转,需要消耗大量血糖,身体会出现低血糖状况。糖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一旦低血糖情况发生,身体会启动低血糖应激反应,胰高糖素升高,胰岛素作用受到抑制,肝糖元分解出血糖,肌肉中的蛋白质以及脂肪都会通过糖异生作用转化为血糖,提高身体的血糖储备。

如果紧急情况反复出现,身体会处于战备(应激)状态,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拥有最强的升糖作用),持续提升胰高糖素——身体最主要的升糖激素,用来规避低血糖风险,(低血糖比高血糖危险的多,短期的低血糖就会有致命损害)导致血糖居高不下。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警惕可能发生低血糖的情况,每一次低血糖,都会使下一次应激反应更容易出现,也会使血糖储备变得更高。这就是为什么普通人血糖2.8以下才会低血糖,而糖尿病人血糖3.9就会低血糖,有的应激反应严重的人,甚至血糖降到5就会低血糖!

无论是一型、二型还是妊娠期糖尿病,都可能同时存在明显应激反应,造成血糖异常波动。对于严重应激伤害造成的应激性糖尿病更是备受影响,只有消除应激伤害,远离低血糖,才能平稳血糖,应激性糖尿病基本不用降糖药物降糖!

低血糖对身体的伤害远超高血糖!

有的人害怕血糖高而节食,出现低血糖。

有的人采用大量运动降糖,发生低血糖。

有的人严格药物控糖,却不理解糖尿病是代谢障碍疾病,对血糖的需要超过普通人,妄图用药物一步到位把血糖降到正常值,结果低血糖症状频发!

有的人日常饮食控制严格,又服用阿卡波糖类“糖吸收抑制剂”,容易造成肝糖原储备不足。缺乏了肝糖原的调节作用,运动或者情绪激动时,发生严重低血糖!

很多医生也是过度追求药物调控,建议少吃多餐、建议运动控糖,却不懂防范低血糖风险,这是极其危险的做法!即使口袋放两颗糖,也抵挡不了低血糖对身体的伤害,当感觉低血糖,伤害已经发生。一旦发生严重低血糖情况,身体为了自救被迫升糖,肾上腺皮质激素激增(最强升糖激素),胰高糖素大量分泌,促进蛋白质脂肪通过糖异生升糖,但是产生大量丙酮酸、尿酸,蛋白质脂肪的燃烧又造成肌体严重缺氧,糖在缺乏氧气的状况下无氧酵解,又产生大量乳酸,引发酮症酸中毒,肾衰竭,老年痴呆、以及心、脑损伤甚至猝死!

调理糖尿病,必须调节生活方式!

作为典型的生活方式疾病,医疗对糖尿病的影响只有8%,除了药物控糖,更要从能量代谢,激素调节,甚至细胞营养利用的层面来分析血糖高的各种可能。要从多角度多方位来调理,饮食,运动,情绪,呼吸,放松训练等都非常重要,遗憾的是,这些是绝大多数医生的知识盲区。

如果是应激性糖尿病,需要识别出导致血糖高的诱因,消除应激反应;应激时基本不需要降糖药物或者胰岛素降糖,此时要么受胰高糖素抑制,药物失效,要么导致低血糖加重应激,反而添乱!

如果是血脂高导致的胰岛素抵抗需要饮食控制,降脂减肥;此时应该重点在减肥降脂而不是简单降血糖!

胰岛素不足导致的糖尿病比较麻烦,但也可以选择生酮饮食来逆转糖尿病。

还有低血糖引发的血糖升高、缺氧导致的血糖升高、继发性疾病导致的血糖升高等等诸多情况要考虑。

糖尿病调理五原则:

第一,调节血脂

我们帮助大量肥胖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减肥降低血脂,血糖可以恢复正常。原因在于血脂高的状态,身体利用血糖的效率大打折扣,换句话说,高脂血症患者需要更高的血糖才能满足身体需求,需要做的是降低高血脂而不是降糖。

要注意不要吃大量精致米面类食物,这种食物升糖过快降糖也快,然后过量的糖会转化成胆固醇,这才是血脂高从而影响糖代谢最容易被忽视的原因!

第二,定时进餐

糙米、杂豆、鱼、肉、蔬菜都要均衡摄入。不要节食,务必不要让自己处于低血糖状况,杂豆和糙米因为富含纤维素或者直接补充纤维素,可以让糖和脂类缓慢吸收,不会出现血糖和血脂的过山车变化。

不要通过节食降糖和大量运动降糖,也要避免药物降糖过度,要明白糖尿病是糖代谢障碍疾病,需要的血糖要过高普通人,不能追求一步到位控糖。避免触发低血糖应激,也就避免了糖异生作用产生大量酸性毒素伤害肾脏。

第三,筛查应激反应

这一点至关重要!否则身体在急需血糖时会大量释放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胰高糖素来提升血糖同时抑制胰岛素作用。导致应激反应的可能情况有:熬夜!高负荷工作,紧张!恐惧或者压力等负面情绪。很多人都不懂如何放松,即便睡觉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需要学习春山步疗和自我放松导引等放松训练,必要时,可与医生沟通药物降应激治疗(尽管懂得如何处理应激反应的医生很少,应激性糖尿病靠血糖检测无法识别,大量应激导致的血糖高被误诊,这种状况急需改变)。

第四,注意检测血糖

又不要过于强调低血糖。要明白糖尿病人需要的血糖要高过一般人,只有消除了应激反应和其他原因导致的胰岛素抵抗,血糖自然会回落。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警惕可能发生低血糖的情况,每一次低血糖都会触发应激反应,都会使下一次低血糖更容易出现,也会使血糖储备变得更高。

第五,坚持腹式呼吸

缺氧与有氧,糖代谢获得的能量有19倍的差异!很多人呼吸太浅,前半口气还没进去,后半口气已经吐出来了,没有实现气体交换,身体实际处于长期缺氧状态。能量不足也会导致身体主动升糖!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糖尿病人都有疲乏无力的症状。练习吸气时鼓肚子,可以满足足够的氧气供应。足量的氧气可以帮助身体实现正常代谢反应,让能量充足同时减少了对身体有害的代谢废物。

现在更多的糖尿病患者并没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却普遍有疲乏无力等能量不足状况,说明更多的是血糖代谢问题和能量利用问题,一味的降糖只会加重能量不足恶化病情。

最后,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可能至始至终都在制造身体对高血糖的需求,而你所用的药物可能更进一步加快了这种发展趋势,如果你愿意停下来,反思一下自己的错误行为并加以改变,你会发现,血糖紊乱状况很容易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