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身体淤堵,大多都跟体质虚有关,今天哈吉就来跟大家谈一下:关于身体的寒湿和淤堵。
寒湿体质:虚则寒—>寒则湿—>湿则凝—>凝则瘀 —>瘀则堵—>堵则瘤—>瘤则癌!
上面的言论或许有夸张之处,但不难看出,很多大病之初都脱离不了身体的寒湿和淤堵。
1、“虚”的感觉是怎么样?
“虚”的体质是觉“累,疲劳,犯困,没有精神”等;体虚最大的二个原因就是我们生活习惯不好与工作压力大而引起;比如一个人生活习惯经常晚上很晚睡觉,或者说睡眠不好,则第二天就容易疲劳;一个人的工作与生活压力大,经常超负荷工作,经常很烦恼,情绪不好,就容易让身体疲劳;而让身体经常处于这种疲劳中,我们器官的机能就开始下降,我们体质就是这样开始变"虚"。
2、“寒”的感觉是怎么样?
“寒”的体质是感觉“怕冷,怕吹空调,晚上睡觉感冷”等;当一个体虚的人,在平时生活中不注意穿衣,晚上睡觉不注意盖被子,经常吹空调,冲凉水澡,往往就容易让我们体质受“寒”,特别现在女性平时穿衣少,更容易让身体受“寒”。
3、"湿"气的感觉怎么样?
当身体“寒”气越来越重时,身体慢慢更容易进入“湿”气,一个身体“湿”气重的人,就象下雨天穿了一件淋过雨的衣服,感觉身体重与不舒服。
特别注意:寒湿气容易进入我们身体的5个主要通道是
①肩颈部的“大椎穴”
从“大椎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肩颈酸痛,肩周炎,颈椎病,头晕头痛,失眠多梦;
②前胸的"膻中穴"
从"膻中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乳腺肿痛,乳腺管道阻塞,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等症状”;
③肚脐部位的“神阙穴”
从“神阙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存积在我们盆腔,特别是女性,当盆腔内的“寒湿气”重时,就容易引起我们妇科各种疾病,比如:妇科炎症,月经不调,经血不畅,痛经,血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不育症等”。其实我们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可能更容易理解,我们把一块木头放在一个“阴暗潮湿”的地方,这块木头很容易变质,发霉,长蘑菇等;我们女性的子宫,卵巢若长期放在这样一个“寒湿”盆腔环境中,女性妇科就容易出现各种病变,所以女性的盆腔一定要保护好。
④腰部的“命门穴”
从“命门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腰酸背痛,腰膝酸软,各种肾虚,性功能下降等症状;
⑤脚底的“涌泉穴”
从“涌泉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往上流动,容易引起漆关节酸痛,风湿关节炎等症状; “寒湿体质”是万病之源,而体质"虚弱"的人,寒湿气就更容易进入我们身体;所以当人体因各种原因感觉疲劳时,就可以通过排寒湿和补充阳气及时恢复体力,不要让身体器官在疲劳中变"虚";从而导致寒气进入我们体内。中医讲:虚则补,寒者热之。
4、"凝"的感觉怎么样?
当体內"寒湿气"时间长了,就容易身体"凝"的现象;"凝"的意思是循环慢和代谢慢;身体容易酸,痛,身体不舒服;
5、"淤"的感觉怎么样?
"淤"的时间长易出现阻塞,身体易酸痛,麻木,胀痛,混身不舒服,还疏通过程中痧点全是黑,紫色的;
6、"阻塞"的感觉怎么样?
"阻塞"时间长了就容易生病,每个人的生病情况不一样。
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才能缓解或者调理这些身体淤堵,打通淤堵,排除毒素!
要想身体不淤堵,疏通、调理、滋补一样都不能少。具体怎么做呢?
1、出出汗
人体排出的化学毒物质有500种之多,而经皮肤汗液排出体外的达180种左右。另外,适度运动还可使人体内释放内啡肽,使人产生愉悦感,从而解除压力、调整心态,达到祛除心毒的作用。
2、饮食调整
夏季多吃绿豆粥、莲子、荷叶,不仅消暑利湿,还能排毒养颜。条件好的可以在秋冬季进补一些高海拔冬虫夏草,西藏波密野生赤灵芝。
3、常常按摩三窝
腋窝——除心火。
腋窝处的极泉穴(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祛除心脏的火郁毒素。
用左手按右腋窝,右手按左腋窝,反复揉压至出现酸、麻、热的感觉,早晚各1次。
肘窝——去毒素。
肘窝有肺经、心包经、心经这三条经络通过,常按可排除心肺火气和毒素。用掌在肘窝这个位置连续拍打5~10分钟,1~2周拍一次。
膝窝——祛湿气。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祛湿通道,而膝盖后窝中的委中穴,走膀胱经,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连续拍打5~10分钟,1~2周拍打一次。